返回

红楼之扶摇河山

关灯
护眼
第771章 举业镇狂魇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荣国府,荣庆堂。
佳肴满桌,熏笼吐香,姊妹同座,本该是和谐场面,此时气氛却有些异样。
宝玉一句怪话,迎春黛玉心中不快,史湘云直言不讳,探春深感头痛。
惟独惜春年幼,心无旁骛,心思都在那盘金银鹿肉,一筷接着一筷,吃的津津有味。
宝玉听到贾母开口说话,没说上几句就提彩霞,要厨房做一份鹿肉,给彩霞养胎补身。
如今彩霞几乎成了宝玉的梦魇,随时能撕破他脸皮的利爪。
原本彩霞在床榻对他恭敬顺从,对他各种古怪折腾百依百顺,后来甚至还怀上身孕。
这让心情自怜自恋的宝玉,生出难言的虚幻和错觉,让他摆脱不举的尴尬污名。
得以在袭人和彩云面前扬眉吐气,刚开始他对彩霞颇为疼惜在意,只是终归好景不长。
自从彩霞有了身孕,家中不管是薛姨妈丶王熙凤丶贾母等人,动辄开口就是彩霞有喜之事。
而且最喜当着他的面,在黛玉丶宝钗等姊妹跟前说道,充满对他喜当爹的由衷感慨。
引得众姊妹屡屡诚心道贺,每当临事之时,宝钗的大度谦和,黛玉的隔阂疏远。
她们像站在不可触摸的高处,远远的对自己俯视,不屑一顾,不值一提,让宝玉生不如死。
没想贾母又提这个话茬,让宝玉对黛玉贾琮的隐然暧昧,涌起理直气壮的训斥和质问冲动。
如同冰上点火,瞬间消融无形,再也没脸多说一句,一张大圆脸浮现欲求不足的沮丧。
……
林之孝家的老于世故,最会察言观色,见宝玉这等神情,哪猜不出他心中所想。
她心中不由幸灾乐祸,她本就和王夫人有宿怨,也早看不惯宝玉在西府做耗。
方才宝玉嫌弃鹿肉腥臊,更让她这个内院管家有些没脸。
如今听贾母无意中提起彩霞,让宝玉在林姑娘跟前没脸,心中感到由衷快意。
脸上不动声色,话语却火上浇油,说道:「还是老太太心底慈悲,总想着彩霞怀着身子,里外都想着关照。
我瞧彩霞的面相,可真是个有福的,这回必定能一举得男,给宝二爷生个大胖小子。
宝二爷这半年也是喜事连连,明年三爷就能娶媳妇进门,紧接着就要当爹为父。
将来成家立业,光耀门庭,指日可待,老太太可真是好福气。」
贾母听了乐的大笑,说道:「你这老货倒会说吉利话,一套套挺有章法,我就借你吉言。」
迎春丶黛玉丶探春等听多宝玉诸般言辞,不像贾母看到都是宝玉的好,她们更清楚宝玉心底所想。
他姻缘已定,将为人父,百事不做,厮混内宅,还整日想着招惹其他女子。
不管是心术还是言行举止,都显得太过贪婪龌龊,不由得让旁人看轻。
即便探春是宝玉亲妹,心中对他也多有失望。
她们也听出林之孝家的话中有话,只是没人会去说破。
宝玉方才言语失当,不仅对贾琮有些不敬,也触犯林之孝家的脸面。
宝玉在贾母心中是最宠爱的孙子,但林之孝夫妇只对贾琮忠心,宝玉在他们眼中不过偏门之子。
加之宝玉言语触犯,林之孝家的自然毫无敬意,不过当着贾母之面,没有把话说破罢了。
……
宝玉原想着贾母请吃饭,藉机会和姊妹们缓和亲近,没想能闹得这般恶心憋屈。
不说林妹妹根本不愿搭理,连句正脸话都不和自己说,必定是自己当爹成亲,被妹妹着实嫌弃了。
往日一向温厚亲和的二姐姐,今日自己入堂以来,也一句话都不跟自己说,必定是记恨前日之事。
宝玉实在没有想到,自己一心一意亲近姊妹,到头来被她们这般嫌弃,活着还有什麽意思。
老太太说彩霞之事也就罢了,宝玉是万万不敢露出脸色。
但林之孝家的一个老奴,居然也敢拿彩霞之事说道,还是当着林妹妹的面,胡说成亲当爹之言。
宝玉心中已出离愤怒,脸色红一阵白一阵,心里委屈痛苦,双手微微颤抖。
胸中一股邪火来回冲撞,只想着发泄出去才得畅快。
他没想到林之孝家的这死鱼眼睛,竟然如此可恶,上回抄走了自己房里的古董。
这会又当着妹妹们的面,随意出自己的丑,揭自己的短处,当真忍无可忍。
只是林之孝家虽可恨,但这老货太过狡猾,话里话外都透着喜气,挑不出一点错处。
宝玉倒是想要发作起来,只是狗咬刺猬,实在不知如何下嘴。
况且老太太都说要借她吉言,说这老东西嘴巧能说吉利话。
自己要是对这老货发作,岂不连老太太都冲撞了。
要是自己和老太太也生分了,这府上哪个还会痛惜自己,这般爱护自己。
像今日这等和姊妹亲近的机会,老太太不愿再叫自己,以后只怕再也不能够了。
宝玉想到这些,心中便一阵发凉,他实在不敢想像,失去老太太的宠爱,自己该怎麽办……
……
此时,贾母见宝玉目光呆滞,一张圆脸也没了血色,泛着一丝苍白,嘴巴微张开忘记合拢。
急忙问道:「宝玉,你脸色这麽不好看,又是怎麽了,可是身子有不舒服。」
迎春和黛玉都深知宝玉秉性,一看他这模样便猜到几分。
不外乎林之孝家的当爹成亲之言,又让宝玉心里不受用。
明明是正大光明之事,偏他要弄得偷偷摸摸,死活不愿让人提起,老这样搞笑做耗,看着当真腻味。
探春见了宝玉这等模样,也是头痛皱眉,已经懒得出言询问劝慰。
自己这哥哥总是这等糊涂,他和夏家姑娘已定下婚期,彩霞就要为他诞下子嗣。
这些都明摆着的事情,不仅两府贾家众人皆知,时常往来的世家老亲,哪个又是不晓的。
偏他就要百般遮掩,掩耳盗铃,人家无心或好意提起,他就要给人做出脸色。
他都已到了这等地步,居然还对林姐姐不肯死心,让姊妹们越发看轻了他。
只要他放不开这些痴心妄想,就像是林之孝家的这般,迟早人人都知晓他的心思,以后家里人都会远着他。
老太太即便再宠爱也会淡了……
……
贾母见自己叫了宝玉两声,他都傻愣愣的没有反应,心里便有些着慌。
迎春说道:「老太太不要着急,我瞧宝兄弟有些不舒服,还是去叫袭人过来,伺候他回去先歇着。」
贾母说道:「这话有理,平时他就有这个呆病,日常都是袭人伺候,快去叫她过来。」
又忙让丫鬟翡翠去叫人,此时众人都没了食欲,连专心吃饭的惜春也停下筷子。
没过一会儿,袭人急匆匆过来,身后还跟着彩云。
方才翡翠过来传话,说宝玉在荣庆堂不自在,袭人想着他出门之前,就有些神神叨叨。
莫不是又闹出什麽事情,她来不及详问翡翠实情,便急匆匆往荣庆堂去。
又担心自己二爷闹事情,自己一人还不顶用,便让彩云跟着一起过来。
等到入了荣庆堂,见迎春黛玉等姑娘好好坐着,宝玉不吵不闹,就是坐在那里发呆。
袭人这才松了口气,她贴身服侍宝玉多年,阖府之中没人比她更懂宝玉性子。
必定是方才酒席之上,二爷又听了不中听的话,遭了不中意的事。
太太又没在跟前,无人为他做主,他又不敢当老太太和姑娘们发作,于是就摆出这幅样子。
二爷从小娇生惯养,天大地大,一旦有不如意,总有各种法子招老太太疼惜,袭人也是见多了。
只是这会子扶着回去,二爷心里没排遣乾净,这怕又要别别扭扭闹许久。
……
贾母问道:「宝玉刚来的时候,还都是好好的,这会子突然就魇在那里。
可是最近又受了什麽气,心里存了事?」
袭人自然不敢说,琮三爷送了野味过来,二爷心里不自在,让人听了过去还不羞死。
连忙说道:「最近二爷都挺好的,并没有受什麽气,想来是天寒地冻,二爷出门急了些,不小心惊了风。」
贾母又问道:「他老爷最近可有逼他读书,不会是又吓住存在心里,你可不许瞒我。」
袭人听了这话,不由看了宝玉一眼,心中微微一动,与其让二爷作伐,闹得大家不安宁。
不然早些暗中戳破,二爷回了院子也不闹事,大家也都省心乾净。
说道:「老爷并没逼着二爷读书,只前几日叫二爷去东院问功课,因我也跟去伺候,也都是听见的。
老爷说三爷将国子监名额给了二爷,这是兄弟间的情义,让二爷务必好好珍惜。
又说年底之前,让二爷好生下些功夫,课业上打好根基,入国子监也不会露怯,不能丢了翰林门第体面。
还说让二爷过了明年中,便要下场院试,年纪也不小了总要历练一番。」
……
最新小说在首发!
宝玉因受了林之孝家的言语新笔趣阁,心中激愤,但掂量轻重又不敢发作。
眼下没有太太护持,又失了那砸不碎的护身宝玉,只能装傻充愣,宣泄不满。
也好让老太太因此多些疼惜,或许还能引得姊妹们垂怜,这本是宝玉从小常有的套路……
本来宝玉看到袭人丶彩云急匆匆赶来,看到她们为自己焦急,心中多少有些受用。
没想老太太突然问起老爷的话头,宝玉心中已是一惊。
等到袭人说道国子监丶翰林门第丶明年下场院试等字眼,宝玉一下炸了毛,再也装不了蒜。
立刻如同诈新笔趣阁一般,从呆滞做蜡中惊醒过来。
对着贾母哀求道:「老太太救我,我不去国子监,更受不住什麽院试。」
黛玉见宝玉这副德性,便知他方才又在做戏,从小到大的花招,也不见翻个花样,心中忍不住膈应。
贾母见宝玉惊醒过来,心中松了一口气,有些赞许的看了袭人一眼。
当初让这丫头伺候宝玉,果然是没错的,还是她心思灵巧,最懂得宝玉的脾性。
不然一直这麽魇在那里,可是极容易惹出事情。
……
说道:「宝玉,你老爷日常逼你读书,常有些打骂,我虽是不许他这样。
但你老爷所说的也是正途,琮哥儿不也是这样过来,既然他可以,你也该可以。
你就算孝顺你老爷一回,也不要你考进士入翰林,但凡能考个秀才,你一辈子的事也就尽了。
以后也好让老爷高看你一样,家门内外也是一桩体面。」
宝玉脸色惊恐,说道:「老太太,我怎麽能和贾琮相提并论,他做什麽我便要做什麽不成?
那些科举院试之类,要将人关在号舍几天几夜,坐不得躺不下,风吹日晒,都是在活活作践人。
我宁可清清白白去死,也决计不受这等折磨,求老太太帮我和老爷求情……」
宝玉说的有些动情,心中泛起慷慨悲怆,连自己都有几分感动,似乎上了兴头,正想继续倾诉哀怨。
只是一旁迎春再听不下去,她一向是柔顺温和性子,也忍不住站起身子。
看向宝玉的眸光,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厌恶。
说道:「老太太,这顿饭也吃的差不多了,已烦了老太太半日。
如今冬天日短,老太太上了年纪,不该老是支棱着劳累,也要先歇歇才是。
宝兄弟既没有事情,那便是最好的,依我看让袭人扶着回去歇息,有事明日再说不迟。」
贾母听了这话,心中有些叹息,这宝玉也太不看场合,说什麽举业院试都是活活作践人
琮哥儿可不知考了多少学,才有了今日这等体面,难道也是被作践出来的。
宝玉这是当着瞎子说灯黑,二丫头把兄弟看得眼珠子似的,听了这话心里岂会自在。
贾母原本觉得勋贵之家,不需开科举功名改换门庭,但见了贾琮中进士入翰林的风光。
她心中的念头已有些动摇,想到儿子一辈子看重读书,如今看来也不是全没道理。
宝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孙辈,她见贾琮因读书这等风光,自然生出宝玉也该如此的想法。
不然不会说出让宝玉考秀才的话,只是宝玉对举业如此惊恐抗拒,多半也是不能的。
贾母心中些许失望,不过她也是偶尔起意,既然宝贝孙子不愿,她自然不会勉强,过去也就算了。
……
说道:「二丫头这话有理,这饭也吃的差不多了,你在东府还有一摊子事,你们姊妹就先回去。
我也有些乏了,待会进去歪着养养神,你们明儿记得再过来。」
迎春等姊妹连忙答应,又让丫鬟服侍漱口净手,这才纷纷离开荣庆堂。
只是众人离开的时候,迎春和黛玉径直出堂,连看都没看宝玉一眼。
史湘云出堂之时,微不可闻轻哼一声,似乎对宝玉言行有些不满。
探春虽看了一眼宝玉,但神情有些疲倦,也一言不发的离去。
宝玉正说的有些慷慨激昂,见姊妹们突然风云流散,转眼就不见人影,一时间就傻了眼。
心中愈发委屈起来,林妹妹她们都走了,我这不愿留俗的清白情怀,又如何说给她们听……
贾母又哄了宝玉几句,让他跟着袭人先回去歇息,读书的事情以后再说。
宝玉见黛玉等姊妹都走了,自己再悲痛表白也无人欣赏,他是个务实之人,自然不爱做无用之功。
他心中不免遗憾,总和姊妹们无法恰逢其会,知晓自己不同贾琮这般俗流。
总有一日要让她们明白,自己这清白卓绝情怀,想到此次宝玉有些憧憬,有些陶醉……
又因贾母在旁哄劝,袭人彩云在旁宽慰,他便顺势下坡,收敛神通,被袭人搀扶着出了荣庆堂。
……
大周宫城,乾阳宫。
自从今冬第一次大雪,神京城天气骤降,日渐冰寒彻骨,嘉昭帝处理政务也搬到后殿暖阁中。
暖阁内火墙烧得温热,青铜福寿熏炉烧着极品红萝炭,倾吐着温暖融合气息。
珐琅掐丝镶蓝香炉中清烟渺渺,点着西海沿子进贡的龙涎香饵,香气幽恍,沁人心脾。
今日是五日休朝之期,嘉昭帝虽不用早朝,依旧清晨便入暖阁处理政事。
虽两鬓愈发星白,但却精神矍铄,双眸炯炯有神,正在批阅堆积的奏章。
当批阅到兵部上呈残蒙使团和谈奏本,嘉昭帝微微皱眉,神情流露出一丝不屑。
自从残蒙使团入京,双方就复开茶马互市,恢复大同宣府一线边贸,进行多轮合议磋商。
土蛮部安达汗虽兵强马壮,但大周在九边铺设重兵,蒙古人想要叩关袭扰并非易事。
且如今隆冬腊月,关外愈发酷寒难耐,残蒙三大部落十万户部民,过冬物资匮乏,已是捉襟见肘。
大事形势之上,大周以逸待劳,完全占据上风,自然不会在合议上退让半步,并且步步紧逼。
但是残蒙使团虽在合议上屡受打压,并没有轻易屈从,显得韧性十足。
原本嘉昭帝也不在意,既然残蒙不肯就范,双方便一直谈下去,大周拖得起时间。
反观残蒙只要时间拖延一日,三大部族承受的过冬压力,只会越发不堪重负。
但是在五天之前,双方合议突然生出变故。
残蒙使团三大首领,以土蛮部阿勒淌为首,将原先商议的互市物资数量,整整提高了四成。
让主责本次和谈的兵部尚书顾延魁丶内阁大学士王士伦颇为恼怒,针锋相对,寸步不让。
顾延魁在奏章中有言:残蒙野心昭然,贪欲横炙,难以驯服,如若得逞,后患无穷……
在嘉昭帝看来残蒙不过垂死挣扎,漫天要价,根本不需理会,双方僵持而已,大周有的是时间。
嘉昭帝在奏章上随意批注数语,便将奏本丢在一边,左右不是要紧之事。
此时,殿外响起脚步声,内侍副总管郭琳快步走进大殿,手捧一册灰白封面秘札。
说道:启禀圣上,神京中车司档口秘奏,事涉威远伯贾琮……本章完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