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的话犹如石破天惊,在场除了个别知情者以及大片的受害者之外,大多数群臣脑瓜都懵了。</br>
五百万两啊!要知道大明一年的岁入才多少?</br>
去年开征的剿饷,一整年也才三百万两而已。</br>
大部分文臣脸上都露出喜色,不少人欢呼起来,更有交头接耳议论这好消息的。</br>
勋戚们别提多难受了,若不是人拉着,朱纯臣都想对文臣爆粗口了。</br>
那都是他的钱!他的钱!</br>
杨嗣昌倒是格外镇定,昨天傍晚的时候他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对于这个事情他倒是也没有什么看法。</br>
在他看来,只要军饷解决了就行,征三饷也好,怎么都好,只要有了银子,他才能去剿寇,至于银子是从哪儿来的,都不重要。</br>
他只是有点好奇,陛下究竟是如何说服勋戚们捐献家产的,这很蹊跷,杨嗣昌自认比较了解天子,这不像是天子能做到的事。</br>
崇祯皇帝摆了摆手示意群臣肃静。</br>
“朕昨日傍晚专程去了一趟太庙,祭拜高皇帝以及诸勋戚的先祖,告知先祖他们的后代子嗣没给他们丢人,皆是拳拳报国之心。</br>
昨日走的急,朕趁着今日诸卿都在,向诸位勋戚表示感激。</br>
除此之外,也是商议下这笔银子的去向。”</br>
崇祯皇帝当然知道,五百万两银子根本堵不上目前朝廷的赤字,只能挑重点。</br>
这话一出不少朝臣都热络起来,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第一个站出来。</br>
“陛下,剿寇前线的十万将士已经欠饷半年多,这对士气造成极大影响。</br>
为了尽早剿灭流寇,还百姓、还朝廷一个天下太平,还请陛下尽快拨付。”</br>
杨嗣昌本就十分受崇祯皇帝信任,说话自然也没有拐弯抹角,而且其他地方再着急,也没有军饷重要,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br>
但这话听在现在的崇祯皇帝耳中就完全是另一种味道了,现在的崇祯皇帝对杨嗣昌很失望。</br>
就差一点,他就要因为杨嗣昌失信于天下的百姓,去年这个时候,杨嗣昌信誓旦旦的给他承诺,只要征收一年剿饷,可荡平所有流寇。</br>
可杨嗣昌失言了,当时崇祯皇帝却没有怪罪他,现在想想崇祯皇帝都觉得自己愚蠢。</br>
明明是杨嗣昌自己失言,却要他来背着失信于民的罪行,不仅如此,杨嗣昌还变本加厉,不仅要继续征收剿饷三百万两,还要加征练饷七百八十万两。</br>
更离谱的是,若不是发生英国公和成国公互殴的事,崇祯皇帝差点就答应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