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拉德听说郑芝龙要借用战马,在中军开心的大笑,又给送过去十名美人,送了一千头羊。</br>
不管大明是否真心做朋友,现在都无法抽身了,不得不做朋友,生意不得不依靠奥斯曼。</br>
站在穆拉德角度看,这比处理叛乱还开心。</br>
郑芝龙的感觉是对的,穆拉德让明军远离中军,不是疏远他们,而是给别人机会。</br>
但也需要时间传播,酝酿。</br>
西边黎巴嫩山里还有奥斯曼七万大军呢,等穆拉德把大军撤出来,那些教徒必定来抢实体,无论胜败,穆拉德都能处理这次叛乱,不会引起连锁反应。</br>
大马士革距离西奈半岛不过一千里,中东非常适合奔马,骑兵来回顶多十天。</br>
穆拉德顿时换作看戏的心态,令人到贝鲁特等地宣扬大明帮助奥斯曼处决叛徒的消息,一边吃药,一边看郑芝龙与黎巴嫩人厮杀。</br>
郑芝龙也没闲着,以后这种事一定遇到很多,干脆让西姆派了几个将官,陪他进入西边百里的大山观察地形。</br>
山脉贯穿南北,与海岸平行延伸,有几座覆雪的山峰,河谷切割,雪松密布。山中没有任何要塞关卡,西坡有灌溉农业…</br>
郑芝龙看三天就觉得没意思了,西边到底不是农耕文明,就算种地,他们也没有守土观念,谁强向谁缴税。</br>
没有守土观念,就没有底线,自然没有关卡。</br>
此处的战斗全部是几百、几千人拉锯战,不会死攻死守,失败了被俘,磕头效忠就放回来了。</br>
教徒宣誓有宗教托底,能得到胜利者的原谅,不像东方,失败了就去死,磕头也没人信。</br>
五天后,穆拉德大军陆续撤出山区,郑芝龙突然带两千人离开大马士革,从黑门山直插西边的谢莫纳城。</br>
穆拉德听闻郑芝龙带着法赫鲁丁的实体,还宣誓为奥斯曼处理叛乱,穆拉德自然由着他。</br>
这几天喝药,穆拉德身体变轻松了,口苦和放屁现象缓解,睡觉也踏实了,安心等待郑芝龙表演。</br>
爱维亚却忍不住跑到郑芝龙军中,想看看东方人如何战斗。</br>
贝鲁特,叙利亚语、腓尼基语和希伯莱语中,是多井之城的意思,当地人为解决饮用和灌溉农田问题,沿城墙边缘地带挖掘了许多水井,久而久之,便惯为贝鲁特。</br>
如今的贝鲁特是奥斯曼与欧罗巴生意的重要节点,伊斯兰德鲁兹派、基督教马龙派、山区腹地马恩和希哈布的埃米尔的控制之下。</br>
郑芝龙不想了解这是什么势力,他才知道这个城是两派的中心治地,竟然有两个国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