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关灯
护眼
第416章 少东家是否还愿意继续履行约定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可以译为吸管!”</br>

李国助抓住机会引入现代词语,</br>

“至于这种用管道把水从低处提取到高处的现象,可以译为虹吸现象。”</br>

“哦!少东家这个翻译,可真是绝妙啊!”</br>

范迪门由衷地赞叹道,</br>

“从英文角度来看,siphon作为名词,早在14世纪晚期就出现了,”</br>

“源于拉丁语sipho,而拉丁语又是从希腊语siphon演变而来,”</br>

“最初意的意思就是管子,也指从桶中汲取葡萄酒的管状物。”</br>

李国助含笑颔首,没有再说什么。</br>

“那边的陶罐,是骨炭过滤罐。”</br>

郭怀一伸手一指石灰净化池前面那目测高约1米的陶罐,</br>

“陶罐内填充着动物骨炭,用于给糖液脱色。”</br>

那陶罐为锥形,被置于悬架上,底部悬空,下面放置着木桶。</br>

郭怀一拿了一个葫芦瓢,从木桶中舀了一些糖汁出来,拿给众人观看:</br>

“大家看看,从骨炭过滤罐里出来的糖汁,颜色是不是淡了很多。”</br>

在场的欧洲人对此都没有说什么,因为这就是欧洲目前用于给糖液脱色的技术。</br>

“前边是蒸发结晶设备,各位请跟我来。”</br>

见众人对此反应平平,郭怀一就把葫芦瓢里的糖汁倒回木桶中,又一指前方说道。</br>

在跟着郭怀一走的时候,李国助看到了三口呈阶梯排列的铜锅。</br>

他一时有些想象不出这三口铜锅的作用。</br>

“这叫串联式熬糖铜锅,三口锅阶梯排列,由高到低火力逐渐增强。”</br>

郭怀一停在三口铜锅旁介绍道,</br>

“最高处这口锅叫头锅,将糖液在其中文火加热,撇去浮沫即可转入二锅。”</br>

“高度中间这口锅就是二锅,用于中火浓缩糖液。”</br>

“最低处这口锅叫尾锅,用于猛火加热糖液至其结晶。”</br>

“我们通常会在尾锅里加入少量油脂,避免加热时糖液焦糊。”</br>

他又抬手一指悬在尾锅里的木制桨叶,</br>

“这是水力搅拌器,由水车驱动木制桨叶,用于尾锅结晶时的匀速搅拌,避免糖膏结块。”</br>

很不凑巧的是,在郭怀一介绍之时,尾锅并没有在使用,</br>

只有一个工人在头锅前仔细地做着撇去浮沫的工作。</br>

“那边是糖模和干燥架。”</br>

等待片刻后,郭怀一适时地引导众人去参观下一道工艺。</br>

“这叫糖模。”</br>

把众人引到一个多层木架旁,郭怀一指着架子上一个目测有20厘米见方的木制方盒道,</br>

“这是杉木制成的糖模,用于倒入糖膏冷却成型。”</br>

“一般阴干24个时辰就可以取出来用了。”</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