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天与元易说,他之道,证于天地,成于众生。</br>
元易理解其意思,更清楚其中的区别。</br>
玄门三教的道,人教的清静无为,阐教的顺天应命,截教的争天地一线,虽然都与众生有关,但其大道的根基,却是天地的存在本身,而非众生的存在。</br>
他们修行求道的对象,是天地,师法天地,道法自然,不向众生求。</br>
倒是众生之道,得天地所授。</br>
三教之道,颇有代天地而授道众生之意。</br>
三教的教义,亦是三清证道的契机,便是合了这天地之大势。</br>
而昊天这位天帝却不一样,他要证得的圣位,更像是因众生而存,被众生托举而登临圣人之位,众生便是他的根基。</br>
天地授道于众生,众生托举而证道天地,其中的主次关系是不一样的,天帝与圣人,都是圣人,却又是不同的。</br>
昊天正是在告诉元易这一点,元易的道,自然也是求的天地,而非众生。</br>
以元易的理解来说,这更像是仙道与神道的区别,昊天所行,为神道,而他们,却是以仙道为根基。</br>
元易,毫无疑问是仙道之人,而非神道。</br>
“师叔不必顾虑,直说无妨,元易对于一些事情,尚且知晓一二。”</br>
元易开口说道,他听得出来,昊天似是想要解释什么,有些纠结。</br>
其实元易已经大致明白昊天想要说什么了……</br>
“量劫,是天地之劫,亦是众生之劫。</br>
或许此前的几次量劫尚不明显,量劫更多被天地本身所承受,为天地之劫。</br>
但如今天地磨损严重,这量劫便会更多应在众生身上。”</br>
元易沉吟,随即开口问道:“师叔的意思是说,此次量劫,实则分作两部分,大部分的磨损为天地之劫,应在我玄门三教之上。</br>
而还有一部分则是众生之劫,分化到众生身上。”</br>
昊天点头:“是,毕竟诸位师兄已经承担太多,庇护众生之大功德,众生的延续,自身也该承担几分才是。”</br>
所以说,这其实是在减轻老师他们的压力,也是在分担他们这些应劫之人的劫气。</br>
过去量劫集中在他们修士身上,如今的量劫,压力下沉,分担到了天地的众生身上,以此减轻天地的压力?</br>
元易皱着眉头看向昊天:“如此一来,那师叔这成于众生的圣人之位,岂不是……”</br>
“嗯。”</br>
昊天再度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br>
元易心中叹了口气,果然,这位师叔是在跟他解释一件事,倒也是用心良苦,看来这位师叔是担心他为此心怀芥蒂啊,所以特意跟他道明其中关系。</br>
天帝之圣人道成于众生,众生之劫。</br>
元易哪里还会不明白?</br>
这天帝之位,就是抗压的,为应众生之劫而生。</br>
相当于是众生推出来的代表,汇聚众生之力,而应那一份劫难,为天地分担压力,延续天地。</br>
昊天与他说这些,其实是在告诉元易,自己为什么必须要证道成圣,在这量劫到来的时间节点。</br>
天地众生,需要他这么一位圣人来代众生应劫。</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