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你瞅瞅!”</br>
一次,苏教授指着扫描电镜底下,一张日本货的微观照片,对孟远直叹气,</br>
“人家的颗粒,跟盘出来的珠子似的,又匀又亮,一个个滚圆的二次团聚体!”</br>
“再看咱们的呢?单个晶体是不赖,可凑一块儿就七棱八瓣,大小不一,跟随便堆起来的土坷垃似的!”</br>
“这微观上差一点,在电极里头离子、电子跑得快不快,全受影响!最后,不就体现在电池的劲大不大、跑得远不远、用得久不久上嘛!”</br>
苏教授这话,让孟远和团队里的人瞬间明白了!</br>
光盯着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下工夫还不够,还得在材料的微观长相、颗粒怎么搭配上搞出名堂!</br>
这又是个硬骨头,比之前还难啃!</br>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在试管和炉子边上溜过去。</br>
失败、调整、又失败、再调整……</br>
几个月下来,实验室的人哪个不是熬红了眼珠子,但也哪个不是憋着一股狠劲儿。</br>
节假日?不存在的!</br>
终于,老天爷可能也看他们太拼了。</br>
新一批“脱胎换骨”的钴酸锂样品,再次送进了江工大联合实验室。</br>
当李鸣博士那边最新的传真“吱吱呀呀”地吐出来,孟远和苏教授,还有项目组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br>
这次,能行不?</br>
这几个月的玩命,总得给个说法吧?</br>
苏教授戴上老花镜,手都有点哆嗦,小心翼翼接过那张还带着墨香的传真纸。</br>
一个字,一个字地往下看……</br>
渐渐地,他脸上的褶子,像是被熨斗烫平了,舒展开来……</br>
嘴角,也咧开了……那叫一个灿烂!</br>
“好!好哇!孩子们!”</br>
苏教授放下报告,声音都带了点颤音,激动地对大伙儿喊,</br>
“这一次……咱们……干得漂亮!”</br>
报告上清清楚楚写着:</br>
这批新样品,首次放电比容量,稳稳当当干到了145-150 mAh/g!</br>
关键是,循环性能!跑个300圈下来,容量还能保持85%以上!</br>
虽然,跟当时国际上那些已经卖了好几年的顶尖货比,这样品在个别指标上,兴许还差那么一丢丢。</br>
但是!这点差距,已经……缩短到肉眼可见了!</br>
而且,就整体性能来看,远新自己捣鼓出来的这批钴酸锂,已经……</br>
妥妥地达到,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br>
当时国内能买到的那些所谓的“进口分装货”或者“国产合格品”!</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