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堪破三千世相

关灯
护眼
第10章 寒蝉饮露——柳宗元《蝜蝂传》的警示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破局三式</br>

1. 观纹断玉法</br>

《吕氏春秋》载九方皋相马:“见其精而忘其粗”。识破责任陷阱,当察事务本质——某县令逢灾年独揽赈济,表面勤政,实为垄断权力。智者当学白居易,修西湖白堤时特设“水利会”,将功绩分润乡绅。</br>

(案例)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遇钱庄危机时装病避责。暗中却将烂账打包成“赈灾债券”,既转嫁风险,又博得善名——蝜蝂若懂卸负,何至坠地而亡?</br>

2. 移花接木计</br>

唐太宗得《兰亭序》,命冯承素摹本时特留瑕疵。后世因这“不完美”,反更珍视真迹。应对强加责任,当学此道——某尚书被委盐铁专务,故意在奏折留三处纰漏,待同僚指正时顺势分权。</br>

(案例)北宋包拯任开封府尹,遇棘手案件便称“目疾发作”。待众人争功时,却从袖中取出完整案牍——示弱非真弱,乃为择机而动。</br>

3. 种豆得瓜术</br>

苏轼治理西湖,故意留三处“未竟工程”。继任者杨孟瑛续建时,方知预留处恰是调节水量的关键。智者担责,当如农人播种——深耕浅种,留白处自有后来人补益。</br>

(案例)明代海瑞任淳安知县,将赋税册“无意间”遗落茶楼。乡绅争相窥探时,反被诱入税改商议——重负化整为零,才是真正的卸担妙法。</br>

寒蝉之音的千年回响</br>

永州愚溪畔,柳子厚祠至今悬着《蝜蝂传》拓片。细观虫形纹路,可见暗藏《封建论》残句:“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原来刺史大人早将解局之道,藏在寓言褶皱之中。</br>

元和十五年的某个秋夜,柳宗元焚毁《惩咎赋》手稿。灰烬飘落愚溪,竟在水面拼成“卸负”二字。千年后,某企业家读《蝜蝂传》顿悟,将公司股权分授团队。发布会当天,他笑指墙上拓片:“诸君可知?这悲虫若懂停步,本可化蝶。”</br>

“寒蝉饮露声凄切,非是清高乃力竭。</br>

卸得千斤肩头担,方见云外有明月。</br>

这自我设限的智慧,恰似古琴曲《鸥鹭忘机》——</br>

七弦暂歇处,天地始开阔。”</br>

喜欢堪破三千世相请大家收藏:()堪破三千世相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