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

关灯
护眼
第275章 还真让你全都拿到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是求不来的美差。</br>

一开始观望的人还在笑张叶傻,无利亦要讨好,后面说不定要将自己的家资都填进去。</br>

到第二个月,临近冬日的时候,有人率先回过味来了。</br>

张叶是不挣钱,可是手底下那些劳工很挣钱,这以工代赈的目的就立刻达到了。</br>

百姓不光是拥戴许泽,还因此推举张叶,那些征夫的家中大多有妇孺。</br>

妇孺是以缫丝、草鞋、织席等巧工之事为活,到今时也到了成布的时候。</br>

这些人家和张叶离得近,也清楚人家行事惠民,诚信为本,于是都想将货物交给他。</br>

张叶失了家族的庇佑,遭到同行讥讽,但是却得了百姓信赖。</br>

或者说,观望的人知道张叶想要什么,只是没想到潜藏的回报竟然会这么多。</br>

很多妇孺都觉得张叶不管开什么价,总不会坑人,至少人家在修路这件事上是自己贴着钱做,为的是通达道路。</br>

这就导致,其余几家豪族,在这一带已经收不到什么商货了,连米粮都没有。</br>

一段时日过后,接连绵延的雨势停了多日,许泽通渠之事也差不多完成,支流从两山之间汇入清河的一条支流,流向夏津。</br>

出了夏津之后通高塘,再从高塘去平原郡,然后商货就能够通达到豫、兖、青、徐。</br>

张叶往西、北走,就一条路。</br>

如今转身往东、南,则可达天下。</br>

于是,傅家亦有年轻人来拜会了许泽,递上几卷治郡、治水、兴农的策论。</br>

房家则开囤资助,那位老学究房植的孙子,以心血所注的几卷经学典籍为礼,想请求许师同意,迁青州北海的官学至清河。</br>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了事情的根本,许泽立足于百姓,他身边能走出很宽的道路,而非是压榨得道路只有一条。</br>

所以固旧者依旧守成,而心怀开拓者,却看到了更崇高的理想。</br>

不光大族如此,寒门、隐士趋之若鹜,开始涌向清河城。</br>

这一日,东武城开了,送来了崔林的拜帖,请求刺史府搬迁东武,将举东武之族相迎,但是华歆婉拒了,让崔氏日后想做生意,可以照常缴纳关税行走清河。</br>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br>

喜欢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请大家收藏:()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