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楚明探案

关灯
护眼
第3章 市井茶楼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清晨的汉口江汉关钟声敲过七下,我已在吉庆街的小摊上用了早膳。一碗热干面,淋上芝麻酱,撒些葱花萝卜丁,再配上一碗蛋酒,便是地道的武汉早点。纪白约我八点在江汉路碰头,说是要带我去个能打探消息的地方。</br>

春日的阳光透过法国梧桐的新叶,在租界区的柏油马路上投下斑驳光影。我沿着江汉路行走,两侧是欧式建筑,银行、洋行、百货公司林立。穿西装的洋人挽着旗袍女子走进咖啡馆,黄包车夫在路边等客,卖报童挥舞着《汉口新闻报》吆喝最新时讯。</br>

纪白已等在汇丰银行门口,今日他没穿惯常的白大褂,而是一身浅灰色长衫,外罩藏青色马褂,倒显出几分书卷气。见我走来,他远远地便挥手。</br>

"楚探长,这边!"他声音清亮,引得几个路人侧目。</br>

我快步走过去:"纪老师来得早。"</br>

"叫纪白就好。"他推了推圆框眼镜,"我昨晚几乎没睡,把失踪女<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的资料又梳理了一遍。"</br>

我们沿着江汉路向华界方向走去。路边的梧桐渐渐变成了槐树,欧式建筑也被中式商铺取代。空气中飘着豆皮、面窝的香气,街边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br>

"去哪儿?"我问。</br>

"老通城茶馆。"纪白眼中闪着兴奋的光,"那儿是三教九流汇聚之地,消息最是灵通。"</br>

穿过几条街巷,我们来到一座两层木结构茶楼前。黑漆金字招牌上"老通城"三个大字苍劲有力,门口挂着"洞庭碧螺春新到"的水牌。还未进门,便听得里面人声鼎沸。</br>

掀开蓝布门帘,扑面而来的是茶香、烟味和人群的热气。跑堂的伙计肩搭白巾,手提铜壶,在桌椅间穿梭。茶客们或三五成群高谈阔论,或独坐一隅看报品茗。角落里,一个穿长衫的说书人正讲到精彩处,惊堂木一拍,引来一片叫好。</br>

"二楼清静些。"纪白引我登上木质楼梯,楼梯随着脚步发出吱呀声响。</br>

我们在临窗的方桌旁坐下。窗外是熙攘的街道,窗内茶香袅袅。跑堂的过来擦桌,纪白熟稔地点了一壶碧螺春,两碟点心。</br>

"常来?"我问。</br>

"每周六必到。"纪白微笑,"这儿能听到最鲜活的市井消息,比报纸还快。"</br>

跑堂的送上茶点。纪白执壶斟茶,动作优雅。碧绿的茶汤在白瓷杯中荡漾,清香扑鼻。</br>

"说说那具失踪女<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的情况吧。"我直入主题。</br>

纪白从马褂内袋掏出一张纸条:"我查了记录。死者名叫周小娥,二十二岁,原是大智门火车站附近''醉仙楼''的艺伎。十天前被人发现死在长堤街的小巷里,初步判断是马钱子碱中毒。"</br>

"醉仙楼..."我沉吟道,"那不是刘四爷的场子?"</br>

纪白眼睛一亮:"您也知道刘四爷?"</br>

"汉口青帮的小头目,专做娼赌生意。"我抿了口茶,"周小娥既然是醉仙楼的人,刘四爷应该知道些内情。"</br>

"更奇怪的是,"纪白压低声音,"实体送来那天,有个洋人来打听过她。"</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