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的老房子位于大队西南角。</br>
仅仅从房子的外观上就可以看出这户人家的优越性来,墙壁大部分是泥土坯子,只有住人的卧室上头是新旧不一的瓦片。</br>
其余的房顶全是茅草。</br>
再看看四周的房子,宝根得出一个结论——林家的房子居然还算是中等偏上。</br>
而根据林靖远之前回忆,解放前家里就两个窝棚,房子是土改的时分的。</br>
村里现在叫大队,吃饭都在公共食堂,家里原则上是不准自己开火的——大炼钢铁的时候每家每户的锅都捐了。</br>
所以来大队探亲的林家人也得在食堂搭伙。</br>
林菜花热情的带着解卫军去大队部办手续。</br>
“从今年四月开始,公社里也不大提这个茬了,家家户户在食堂吃完双蒸食,少不得又回家悄悄捣鼓点。”</br>
林菜花的嘴最快,跟山雀似的。</br>
“呵呵,就说点火熏熏房子,队里也不管了。”</br>
“都打着给城里亲戚寄粮食的借口从大队库里借,然后在野外弄点野菜在家里偷偷弄糊糊吃。”</br>
解卫军没有带上自己挑来的粮食,他和林靖远之前就商量过,那些粮食存老家老房子的地窖里,除了作为陈玉华几个在老家的粮食补充外,其余的留给家里以备不时之需。</br>
城里还好些,但听说淮柔这片已经出现逃荒的情况。</br>
双坡大队没有会计,由大队长乔三文兼任,一个本子里记得全是流水账。</br>
五十出头的乔三文笑着问解卫军。</br>
“有志啊,你如今也是干部了,怎么样?这回家里搭伙是给粮食还是给粮票?”</br>
林有志是解卫军在林家的名字,乔三文故意提干部这个事说明他是有所期待的。</br>
果然解卫军掏出一大叠票子来,让乔三文乐开了花。</br>
相比于城市,队里实在是太缺粮票了!</br>
队员们都是公社按量供给,但供给根本不足,他们队里唯一能想办法的地方就是粮站。</br>
可粮站只认队里的粮食供应证和粮票。</br>
但粮食供应证上的数字是个虚的,得看公社每个月给的底额是多少,只有粮票才是王道。</br>
粮站也稀罕这个。</br>
解卫军虽然是公安,但家里也经常去黑市淘换,两个干部和一个名校老师的工资都留不住,所以他手里的各种粮票不少。</br>
队里每个人每天的定量都是写在黑板上的,解卫军揉着眼睛看了三遍才敢确认“一天六两”的标准居然是成年人的。</br>
乔三文摇摇头没有解释,反倒是菜花解释了几句。</br>
“我们队里还算好的,如今公社口粮能做到18斤一个月的也就有两个大队。”</br>
“不远处冀省那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