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气氛有些凝重。</br>
“今天王家沟的事,大家都看到了。”赵长根的声音很沉,“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任人欺负了!”</br>
“先生说得对,我们必须建墙!挖沟!”</br>
“从明天起,除了打制农具,所有能动弹的,都去村子外围,加固篱笆,挖陷坑,设鹿角!”</br>
“我们要让所有想打我们主意的人知道,赵家村的骨头,是硬的!”</br>
村民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纷纷响应。</br>
“对!挖沟!建墙!”“有先生在,我们不怕!”</br>
李慕白看着群情激奋的村民,知道民心可用。</br>
但他更清楚,光靠热情是不够的。</br>
他站出来,说道:“大家静一静。”</br>
“防御工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建成的,需要规划。”</br>
“我们需要木材,需要石头,更需要人手。”</br>
“最关键的,我们还需要更先进的工具,来提高效率。”</br>
他看向铁匠张大力:“大力,曲辕犁的打造,进行得怎么样了?”</br>
相比于锄头和镰刀,曲辕犁的结构更复杂,尤其是那个弯曲的犁柱和可以调节深浅的犁评,对工艺要求更高。</br>
张大力连忙回答:“先生,犁壁和犁铧都好说,就是那个弯曲的犁柱,用什么木头、怎么弄弯还不裂开,俺……俺还在琢磨。”</br>
李慕白点点头,这也是他预料到的。</br>
古代没有现代的蒸汽弯木技术。</br>
“我记得村后山好像有些韧性不错的青冈木?”李慕白问道,这是他白天观察到的。</br>
赵长根点头:“是有,但那木头硬得很,不好加工。”</br>
“硬才好,结实。”李慕白道,“明天多找些人手,砍伐合适的青冈木,运回来。”</br>
“至于如何弯曲……”他回忆着在现代查到的土办法,“可以试试用火烤,或者用湿泥包裹住需要弯曲的部分,慢慢加热,利用水蒸气软化木材纤维,然后用重物压住定型。”</br>
“这个法子,需要反复试验,可能要多备些木料。”</br>
他又补充道:“还有铁,我们太缺铁了!光靠熔炼旧农具不是长久之计。大家平日里多留意,看看附近有没有可能找到铁矿石,哪怕品位低一点也行。”</br>
一番话说下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br>
原本还只是凭着一股血勇之气的村民们,渐渐冷静下来,开始认真思考这些实际问题。</br>
他们看向李慕白的眼神,除了崇拜,又多了几分依赖和信服。</br>
这位“仙师”,不仅有神奇的手段,更有清晰的头脑和规划能力!</br>
接下来的几天,赵家村进入了更加紧张有序的建设阶段。</br>
李慕白就像个“救火队员”,随时随刻都有他的影子。</br>
在组装巨大的水车轮盘时,因为木料尺寸误差或安装角度问题,导致轮子有些晃动。</br>
李慕白就拿出他制作的简易水平仪(在一个木框里固定一个装了半管水的小竹筒),耐心地教木匠们如何找平,如何通过调整辐条的楔子来修正轮子的平衡。</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