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鉴宝:我能穿越到70年代

关灯
护眼
第135章 特殊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王建国顿时兴奋起来:“真的吗?刘馆长,您确定?”</br>

“当然确定。”老馆长指着山水画的一个角落,“你们看这里,这个印章虽然残缺,但我认得,是明代文人杨慎的私印。杨慎号升庵,是明代着名的文学家,这幅画虽然不是什么名家作品,但有他的收藏印,就很有历史价值了。”</br>

张教授的脸色彻底变了,他没想到老馆长会这么肯定地支持李明的判断。</br>

“刘馆长,会不会是印章也是后加的?”张教授不甘心地问道。</br>

老馆长看了张教授一眼,语气有些严厉:“张教授,做学问要严谨。这个印章的篆刻风格、印泥的颜色,以及在纸张上的渗透程度,都说明它与画作是同一时期的。”</br>

说着,老馆长又指向那幅字:“至于这幅字,虽然书法水平一般,但确实是清代早期的作品。你们看这种用纸,是当时特有的竹纸,现在已经失传了制作工艺。”</br>

李明在一旁默默听着,心中对老馆长的专业素养钦佩不已。</br>

“刘馆长说得对。”李明补充道,“其实这批东西能混到一起,应该是有原因的。”</br>

“哦?你怎么看?”老馆长饶有兴致地问。</br>

李明整理了一下思路:“据我了解,建国初期,很多博物馆和图书馆都在一栋楼里办公。后来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一些图书和字画就混在了一起。这批东西里有真有假,真的那些很可能就是当年的漏网之鱼。”</br>

“说得好!”老馆长拍了拍李明的肩膀,“年轻人,你不仅眼光好,分析问题也很到位。确实,我们博物馆在1958年之前就是和市图书馆在一起的,那时候管理比较混乱,有些东西确实会搞混。”</br>

张教授听到这里,脸色已经难看到了极点。他当然看得出来这两幅作品是真迹,但他原本想通过贬低这些东西的价值,然后低价收购。没想到被李明这么一搞,不仅计划泡汤,还颜面尽失。</br>

“刘馆长,就算有一两件真的,大部分还是假货。”张教授还在做最后的挣扎。</br>

“那倒不一定。”老馆长摇摇头,“既然已经发现了真迹,说明这批东西值得仔细筛选。小王,我建议你们好好整理一下这批物品,说不定还能发现其他有价值的东西。”</br>

王建国连忙点头:“好的,刘馆长,我马上安排人手。”</br>

张教授见状,知道今天是彻底败了,冷哼一声:“既然你们都这么认为,那我就不多说了。”</br>

说完,张教授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储藏室。</br>

“这个张教授……”王建国有些尴尬。</br>

老馆长摆摆手:“别管他,有些人就是这样,眼高手低。”然后转向李明,“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br>

“我叫李明。”</br>

“李明,好名字。”老馆长笑了笑,“你今天的表现很不错,不仅眼光准确,而且分析问题很有条理。有没有兴趣到我们博物馆来工作?”</br>

李明连忙摆手:“刘馆长,您太客气了。我就是个普通的古董爱好者,哪敢在您面前班门弄斧。”</br>

“谦虚了。”老馆长说道,“真正的专家不在于学历高低,而在于实践经验和天赋。像你这样年纪轻轻就有如此眼力的人,可不多见。”</br>

王建国也在一旁附和:“是啊,李先生,刘馆长可是我们这里的权威,他的眼光很准的。”</br>

李明谦逊地笑了笑:“各位过奖了。其实我主要是对这些老物件感兴趣,平时接触得多了,就有了一些经验。”</br>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馆长点点头,“对了,你平时都在哪里接触这些古董?”</br>

“主要是在旧货市场收一些东西,然后转手卖给有需要的人。”李明如实回答。</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