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关灯
护眼
第200章 城寨的自治试点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王月生在路过云南山里白族寨子的时候,香港的九龙寨城中,林波等第二批100户流民家庭已经进寨三天了,初步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头天晚上,小校场旁的临时布告栏上贴了通知,邀请两批共120户家庭每家壮年男女夫妇和一名老人作为家庭代表,于第二天一早议事。</br>

8月的风带着新木和干燥泥土的气息,卷过城寨中央那片刚被夯实的开阔地。一百二十户人家,每家三名代表,共三百六十口人,聚在这里,黑压压一片,像一片骤然移来的、带着不同纹理和硬度的森林。他们是陈掌柜和刘老师亲手挑选的:岭南雕花木匠指节粗大,眼神锐利如刻刀;北方打铁汉子胸膛宽阔,呼吸带着炉火的热气;江浙老染匠的指甲缝里嵌着洗不净的靛蓝;川中篾匠手指翻飞,仿佛随时能编出活物。没有游手好闲的浮浪子,也没有破落户的酸腐气,只有手艺磨砺出的筋骨和常年劳作沉淀下的沉静——以及此刻,面对一个全然陌生概念时,眼中无法掩饰的困惑与汹涌的暗流。</br>

陈掌柜站在一方垫高的土台上,声音不高,却奇异地压住了所有细微的嘈杂:“各位父老乡亲,城寨初立,百废待兴。往后,这寨子里的公事,如修路、引水、防火、乃至一些公共物件的添置花销,该如何办?由谁来办?”</br>

他顿了一顿,目光扫过下面一张张专注而紧绷的脸。</br>

“老法子,是选族长、立祠堂、听乡老一言而决。但今日,我与刘老师,想请诸位一同试试一个新法子——基层自治,民主管理。”</br>

“民主”二字如同两颗滚烫的铜豆子,砸进平静却暗藏漩涡的水面。</br>

“简单说,”刘老师的声音清朗些,接过了话头。他身形清瘦,却站得笔直,“就是寨中大事,尤其是关系到每家每户出力出钱的事,不再由个别人说了算。需由大家推举出的代表,聚在一起,公开商议,共同议定规矩。议定之后,人人遵守。遇到新的难处,再议,再改。规矩的立与废,权在众人之手” 。</br>

“轰——!”</br>

人群如同被投入巨石的蜂巢,瞬间炸开。三百六十个声音,带着三百六十种口音和腔调,喷涌而出。困惑、怀疑、震惊、本能的反感、一丝微弱的好奇……各种情绪交织冲撞。</br>

“啥?人人议事?那岂不是吵到猴年马月也定不下个章程!”一个洪钟般的声音率先盖过一片嗡嗡声。是北地来的铁匠赵大锤,他蒲扇般的大手一挥,满脸的不信,“打铁还得听个掌钳师傅的呢!没个主心骨,一盘散沙!”</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