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关灯
护眼
第230章 法语问候与讨论铁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不管姜家怎么看她,自己这边还是要按照后世尊师重教、尊重女性的标准来接待的。因为隐隐地对姜玉娘不事先打招呼就带外人来赴会略感不满,王月生决定索性高规格应对,女人都是善妒的嘛,让你姜玉娘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他可不知道,在姜玉娘眼中,可是你王月生先用重礼搞暧昧的,甚至严重点说可以算调戏。尽管哪个女人被人用几万两银子的礼物调戏,在懊恼的同时,都不免暗暗有那么一丝得意。</br>

于是王月生上前至离女老师约一米五的距离上,挺直身体然后,脱帽抚于左胸,微微鞠躬,用法语道,"Votre grace ressemble à ces fleurs du Midi qui gardent leur parfum même en voyage(您的优雅如南法之花,远行千里仍存芬芳)"。这是雨果《静观集》中的语句。</br>

可惜王月生此时正低头致礼,没有看到对面的艾莲娜小姐用羽毛扇半遮面庞迟疑数秒。这个动作在1890年代巴黎被视为淑女化解尴尬的礼仪,同时手指无意识抚触耳后发丝——这是当时法国女性吃惊时的典型肢体语言。当然,更不知道艾莲娜当晚在日记中用"barbarie raffinée(优雅的野蛮)" 来称呼王月生这次自以为恭维、但在对方眼中看起来有些急色的问候。</br>

“Barbarie raffinée”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汉学界的核心概念之一,尤其在拿破仑三世时期(1852–1870)东方主义热潮与第三共和国殖民扩张(如中法战争后对越南、云南的渗透)的语境中流行。这一术语表面矛盾,实则暗含欧洲中心主义的双重标准:“野蛮”(barbarie)源自拉丁语“barbarus”,指非希腊罗马文明的异域文化,被19世纪科学种族主义重构为“未开化”、“缺乏理性”的标签。“优雅”(raffinée)借自法国启蒙运动对东方主义的浪漫想象,如伏尔泰笔下“中国礼法”的理性光辉,但此时已被殖民话语异化为“原始精致”的讽喻。</br>

不过,王月生那身即便在巴黎都是可圈可点的时尚服饰,自己在法国也不过是个南方小城师范生,在家乡都是看不到的,哪怕是此时穿在一个东方人身上。而且相比此时来东方淘金的法国底层人在印度支那对同样是底层人表现出来的穷人乍富、作威作福的嘴脸,甚至这个东方人让人觉得更真诚一些。艾莲娜低垂眼帘轻叹:"您让我想起普罗旺斯的薰衣草田——总有异乡蝴蝶错认作故园"。</br>

王月生一时倒没领会这句话的深意,而且总在大门口杵着也不是个礼数,于是示意了一下何叔。何叔高声迎客,众人相互礼让一下,王月生与姜耀宗并肩走入大门。入门甬道以个旧锡矿熔铸的“锡金砖”(锡铜合金)铺就,每块砖面錾刻盐船、马帮、铁路纹样,缝隙填碎玛瑙仿英式碎石小径。左侧法式青铜喷泉吐着哀牢山泉水,右侧苏州匠人叠的太湖石假山上爬满云南血藤,藤间悬八音盒奏着一首众人未听过的《彩云追月》,盒顶立滇金丝猴木雕捧盐晶。</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