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br>
宋夷远叹了口气,“农令,即便我儒学无法成为真正的显学,可大渊皇朝需要儒学啊!”</br>
“呵!”</br>
赵清虎冷笑,封建皇朝的确需要儒学。</br>
你们弄出来的伦理制度,不仅跟皇权十分契合,关键是,跟中央集权有很高的契合度。</br>
若非如此,当初汉武帝,怎么可能选择儒家。</br>
时至今日,历朝历代,所有皇帝都选择了儒家,让你们成了千年显学。</br>
“农令无需嘲讽,不取我儒家,难道要取佛门的‘空’,亦或者道门自己都没弄懂的‘无’,可没有皇帝会选择道家。”</br>
老头子看的很准啊。</br>
求长生的皇帝一大堆,那些千古一帝,类似始皇帝、汉武帝、唐太宗,就没人能抗住长生诱惑,选择亲近道家。</br>
但是,把道家的思想,作为治国理政的主要方针,而且一直传承下去的,几乎没有。</br>
黄老无为之学,也就是天下残破,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才会被抬上桌面。</br>
“天地之道,有其自然之道,何须人为去定义?你们儒家不也说格物致知?”</br>
“哦,农令对格物致知有了解?”</br>
“呵,略懂略懂。”</br>
“格物致知,乃我儒门穷尽万物之理,农令既然有所了解,缘何又瞧不上我儒家?”</br>
“只是浅薄了解而已。”</br>
赵清虎可没有胡言乱语,他就是知道一个大概,没有仔细研究过。</br>
“农令何妨一谈?”</br>
嘴角一勾,赵清虎笑了笑,好一会才开口道:“研究事物,以期从事物变化之中,发现其中蕴含的天地之理。原本也没错。但是,你们儒家只看到表面,却未曾见其本质。”</br>
“就拿食盐来说,所有人都知道,人不离开盐,不吃盐会没力气!长时间甚至会因身体虚弱而死。可人为什么离不开盐,盐又在我们人体内发挥了什么作用?你们儒门有深入研究探讨过吗?”</br>
打嘴炮,赵清虎感觉自己有点欺负古代人了。</br>
即便眼前是饱学之士,儒学大家,更是翰林院大学士,但是,赵清虎抛出的问题,宋夷远回答不上来,甚至都没有深入思考过。</br>
见对方沉默,赵清虎继续道:“水往低处流,水为何往低处流动,为什么不是从低处往高处流动?瓜熟蒂落,树上的果子成熟了,为何是往地上掉落,而不是往天上飞?鸟儿可以飞,为什么我们人飞不起来?鱼在水中可以自由自在,可以活,为何离了水上了岸会死亡?大学士可曾想过这些?”</br>
宋夷远在脑海中搜肠刮肚,想要找一些圣人学问来回答。</br>
但是,理论跟实际能一样吗?</br>
他们儒家,是教人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可不会这些。</br>
“农令这些问题,老夫的确无法回答,也不曾思考过。”</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