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西部商途

关灯
护眼
第455章 建设竹文化山村旅游区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两周后,李阳带着技术小队进驻竹楼乡。他们在老樟树下搭起铁皮棚,把笨重的电脑小心翼翼搬进棚里。</br>

朱清海的母亲颤巍巍地递来一碗井水:“娃们,这铁疙瘩真能算出竹子的事儿?”</br>

当第一份 竹情日报油印出来时,全村都轰动了...</br>

泛黄的纸上用宋体字印着:“3 号竹林湿度 68%,适宜采笋”。</br>

村里的老篾匠戴着老花镜,逐字逐句地念,念完后一拍大腿:“神了!和我几十年的经验一模一样!”</br>

"以后有了这些玩意,我们就不用辛苦爬上山来看竹子生长了?”</br>

“那可是要省下我们多少功夫啊”</br>

随着勘探工作的进行,村里的风言风语却多了起来....</br>

李阳的测绘图纸铺满了竹楼的木桌,铅笔线条在煤油灯下泛着微光。</br>

朱清海敲了敲图纸边缘:“修这条路得砍不少竹子,村里的老辈人怕是要掀桌子。”</br>

“而且老板说过,尽量不要破坏山村的原始风貌”</br>

话音刚落,窗外就传来王大爷的叫骂声:“要动我家后山的百年老竹?除非从我实体上跨过去!”</br>

一些不了解情况的村民也随着起哄....</br>

张博得知情况后,亲自上门请教专家后,决定调整方案,虽然建设费用会增加,便也是一种特色旅游项目了,并拜托设计院将规划图和设计方案出来....</br>

张博决定自己要亲自再去一趟朱清海的村子了.......</br>

村委会简陋的会议室里,小助理林晓展开省城带回的旅游规划图,指着上面的竹制栈道模型:</br>

“咱们把山路修成这种悬空栈道,不砍一棵竹子,还能让城里人体验人在竹中游。”</br>

梨花则举起用竹篾和彩纸扎的灯笼:“到了晚上,这些灯笼一挂,比城里的霓虹灯还好看!”</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