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战,二战风云

关灯
护眼
第1章 荷兰战役战前背景与德军计划(1940年5月前)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地理屏障:以马斯河、莱茵河、艾瑟尔河及众多运河为天然防线,计划炸毁关键桥梁(如鹿特丹的威廉桥)迟滞德军推进。</br>

- 工事群: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三角区域构筑120座混凝土堡垒,配备75毫米火炮和机枪。</br>

- 纵深防御:要塞外围设置雷区和反坦克壕沟,内部储备可维持30天的物资。</br>

但该体系存在致命漏洞:</br>

1. 要塞过于依赖水障,对空降突袭缺乏防备</br>

2. 桥梁爆破计划因德军提前占领而未能实施</br>

3. 工事设计未考虑德军新型武器(如88毫米高射炮平射)的破坏力</br>

(三)盟军支援的虚幻承诺</br>

荷兰虽与英法签订互助协议,但面临三大困境:</br>

- 兵力调动迟缓:英法承诺的10个师援军,需72小时才能抵达荷兰,而德军进攻速度远超预期。</br>

- 战略分歧:盟军坚持在比利时境内迎击德军,导致荷兰北部防线孤立无援。</br>

- 情报隔阂:荷兰拒绝与英法共享军事情报,对德军空降作战的新战术一无所知。</br>

(四)中立政策的致命麻痹</br>

荷兰自1839年起奉行永久中立,1939年二战爆发后仍拒绝加强战备:</br>

- 财政投入不足:1939年国防预算仅占GDP的1.2%,远低于德国的23%。</br>

- 社会和平主义:反战组织"荷兰和平联盟"拥有20万成员,多次组织游行反对扩军。</br>

- 政治误判:荷兰政府坚信"中立国地位可避免战争",直到德军入侵前48小时,仍未进行全面动员。</br>

三、德军作战计划:空降突袭与装甲合围</br>

(一)"黄色方案"的荷兰子计划</br>

德军对荷兰的作战部署遵循"三管齐下"策略:</br>

- 空降突击:第7空降师(约4000人)执行"汉尼拔行动",夺取海牙、鹿特丹的机场和桥梁,切断荷兰政府与军队联系。</br>

- 地面推进:第18集团军(司令屈希勒尔)分三路进攻:</br>

- 北路:第30军攻占格罗宁根,切断荷兰与比利时的联系</br>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br>

喜欢一战,二战风云请大家收藏:()一战,二战风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