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杂论对话

关灯
护眼
第1章 《勤俭论·庭训对答》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甲:若夫士农工商,其勤俭之责有别乎?</br>

乙:《管子》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农勤则谷丰,不违农时,“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此勤之基也;工俭则器朴,不尚奇巧,“器之害于耕者,莫甚于弩;材之害于农者,莫甚于毒”,此俭之要也。商者,虽通有无,亦当戒囤积居奇、炫富惑众——昔陶朱公三致千金,三散之,“富好行其德”,此乃以勤聚财、以俭守德、以义用财也。</br>

甲:善。今观世之论者,或曰“消费促生息,何必苛俭”,或曰“勤则困于务,未必得福”,尔以为何?</br>

乙:此不知“勤俭”之大道也。《中庸》言“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俭非废用,乃“用之有节”;勤非盲作,乃“动合时宜”。昔诸葛孔明“开诚心,布公道”,治蜀时“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此勤以兴业、俭以养公也;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此千古不易之理。夫俭者,非为啬财,为存本也;勤者,非为逐利,为尽职也——本存则民安,职尽则世治,此《诗》所谓“夙兴夜寐,洒扫庭内”之微,而通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之大也。</br>

甲:嗟乎!勤俭之道,始于家,达于国,根于“敬”——敬物则不暴殄,敬人则不奢靡,敬天则不妄为。尔当记之:“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此《朱子家训》之教,亦吾家之训也。</br>

乙:诺。愿承庭训,以勤励行,以俭养德,庶几无负先贤之教、家国之望。</br>

喜欢杂论对话请大家收藏:()杂论对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