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道虽然是截搭题,但从中间断开就能直接锁定出处。</br>
前半句【丧欲速贫】,出自《礼记·檀弓上》,是孔子痛斥南宫敬叔失位后行贿的行为说的话。</br>
而后半句出自《周易·困卦》,强调的是,在困顿中,只凭借言语,难以取信于人,告诫后人:</br>
君子应重行动而非空谈。</br>
这道考题,前者说反面案例,后者则以卦象指引,指明人在困境中,当以德行为本,而非依赖言语或财货。</br>
所以,这题很好写。</br>
它存在的意义,就是降低考试难度,给考生点信心。</br>
至于第二道题,同样好锁定出处,前半句话出自《大学》,全句为: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br>
意思就是:鸟儿知道它自己应该停留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不如鸟吗?</br>
可知这是在贬斥人性。</br>
而后半句话出自《诗经》,全句为: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br>
意思就是:周文王仪表堂堂端庄恭敬,众人无不崇拜尊敬。</br>
到了这里,又变成了称赞人性。</br>
两者看似矛盾,所以单一贬斥人性,或单一歌颂文王的考生,必然会落下乘。</br>
只有抓住文王‘敬止’的特征,引申到德位合一,才是最佳立意。</br>
出完两道简单题目后,就该给考生上点难度了。</br>
苏润停笔,思索片刻,想起去年那两道考题:</br>
四书五经中,只单独出现过一次的【二】,以及荡荡二字,既与前面的王道相连,又与后面的上帝相连的【王道荡荡上帝】。</br>
他将这两者的出题思路结合,然后搞出了个差不多的类型:</br>
【帝谓文王曰阴骘下民】</br>
就这题目,一般考生上来,按照惯有的解题方法,必然会从‘曰’处截断。</br>
如此,题目就变成了‘帝谓文王曰’和‘阴骘下民’。</br>
后半句好说,出自《尚书·周书·洪范》,全句为是:</br>
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br>
就是说周武王去拜访箕子,并向他请教,问:上天以阴阳和谐之德,使天下的民众得以安定,让他们能互相和谐地居住在一起,但我不知道有哪些能使民众顺从的自然法则。</br>
但锁定后半句后,前面的【帝谓文王曰】,就找不到出处了。</br>
因为四书五经中,没有一本书中,完整出现这五个字连在一起的。</br>
若是考生一味地揪住这个断句不放,那必然会钻牛角尖。</br>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br>
喜欢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请大家收藏:()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