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遇到梁玉连最简单的问题都会出问题时,秦镶还会恨铁不成钢的顺手给他一下:</br>
“梁璨之!这里字都写错了!怎么能取中?”</br>
“这点小事都拿不准,朝廷养你干什么吃的!”</br>
“文章写再好又如何?一个错字都不能有!不然来日督察院的弹劾折子能淹死你!”</br>
秦镶骂骂咧咧,给梁玉挨个把关,免得这家伙不知轻重,被人拿到了错处。</br>
梁玉也知道分寸。</br>
因而,他乖乖被骂之余,还会抽出工夫给秦镶倒两杯茶水,免得秦镶训他训到嘴干。</br>
随着翻阅考卷的‘哗啦’声、梁玉呼唤夫子的声音,以及秦镶不留情的训话声,第一轮的百张试卷,总算改完。</br>
接下来,众人将改好的文章摞在苏润和张明哲桌子上,由两人最后审查。</br>
至于其余八名同考官,则回去继续阅卷。</br>
苏润本以为自己算是见过世面的。</br>
但审查时,无论是考生的文章,还是考官的点评,都让他大开眼界。</br>
比如四书文第一篇的【民三代】,有考生在文章里戏谑写道:一代一代又一代。</br>
改卷的秦镶就毫不留情地给出了‘二等二等再二等’的评价,将此文章定为了六等。</br>
还有一个答五圆题,越答越跑偏,前面还在写《论语》,后面就蹦到了《周易》,文章前后完全割裂,仿佛中间夹着一道东非大裂谷,明显是写偏了圆不回去。</br>
这考生估计自己也发现了,所以在文章结尾夹了首卖惨的打油诗:</br>
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寒窗十几年,考官若不把我取,回家一命归黄泉。</br>
对此,阅卷的古策也没放过他,提笔就在每句诗后面,注解了四个‘必’:</br>
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br>
苦读寒窗十几年——未必;</br>
考官若不把我取——势必;</br>
回家一命归黄泉——何必?</br>
此外,还有考官在面对狗屁不通的文章时,直接出了谜题:</br>
高山擂鼓。</br>
即:不通不通。</br>
一众阅卷官中,苏润最喜欢看的就是他秦夫子的点评。</br>
因为秦镶的文人气节,除了在管教苏润和梁玉这两个不省心的学生以及当庭硬刚大炎上下所有君臣之外,在阅卷时也体现的淋漓尽致。</br>
对于难以理解的文章,他不客气地打出问号,并引用诗句进行反讽:</br>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br>
言下之意:</br>
你写的什么鸟语?这么厉害咋不上天呢?</br>
苏润还是第一次以旁观者的角度,见到这么离谱的答卷。</br>
他看得津津有味,还带点评的:</br>
“秦夫子嘴皮子跟冷师傅一样毒,真好奇他们两个吵起来,会是什么场景。”</br>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br>
喜欢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请大家收藏:()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