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他发现,这乐安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穷,那么苦。首先它下辖四个县呢,务工的, 经商的,殷实的人家着实不少,又有着滨海的渔、盐之利,怎么会穷呢?其次,这乐安是洪武初年换的名字,元时叫什么,棣州,他的父皇不就单名一个“棣”字?冥冥之中,他来乐安,是上天的安排让他有朝一日接替父亲做皇帝啊!</br>
从此,他不再沮丧,开始借用乐安的天时、地利充实自己。两年后,皇上一门心思大建北京,早把他这个犯错的儿子搁在一边了,他觉得有机可乘,三番五次派人找到太子, 终于把已免职的朱恒、王斌、枚青都安置到乐安任了知州、同知等。乐安的赋税不再全额解往省里,且越差越多,高煦出面,布政司也不敢多问,干脆把税赋摊到了其他州府。</br>
朱高煦还是觉着来钱太慢,朱恒又别出心裁,在四个县的城门口收起了人头税。但凡入城的,男女老少无算,每个人都要交上十文钱;做买卖的视货物多少交十到二十枚铜钱不等。只两三年工夫,汉王府的钱粮已无处存放。</br>
与此同时,王斌、枚青的募兵也在悄悄进行中,很快就把被削夺的两个护卫补齐了, 虽对外不敢声张,明显着,乐安又建了几处护卫大营,进进出出的,那人马早就过万了。 皇上要在北京搞迁都大典,他以身体不适不便前往;三大殿一夜间化为灰烬,他这个高兴劲就甭提了;从邸报上得知夏原吉、吴中入狱,方宾自杀。肉山酒池,他在府中庆贺了一昼夜,尤其是盼着夏原吉的自杀或被杀的消息。 夏原吉对宫里太监宫女的花销长期是抑制的作法,太监们采买个大一点的物件,他也要查个底掉,弄得黄俨这个“大当家的”很没面子,千方百计地寻机报复。在皇上和夏原 吉密议国政的当口,他总要有意无意地听上几耳,哪怕是一句不说汉藩的事,他也会添油 加醋地告诉高煦,说夏原吉又在皇上跟前诋毁汉王了,弄得高煦恨透了夏原吉,但因这个 户部尚书长期在皇上身边,钱粮调度,驾轻就熟,皇上依赖,他又无法进谗。所以,几年 后,当他举旗造反的时候,首指夏原吉为奸臣,为自己出师正名。他这一恨就恨得丧失理 智了,以天下之大,谁不知夏原吉的为人,还未出兵,在道义上就败了。</br>
皇上又北征朔漠了,一走就是大半年,时机来了,机不可失,得琢磨着做点什么,翻来覆去睡不着,便扯过两个侍姬颠鸾倒凤,一睁眼已是日上三竿,直到午时才起来。一面进膳一面又回味起昨晚芙蓉帐里的一幕,忽地就想起了曾送给太子的美人,想象起太子和 美人的床戏,一个肥猪,一个弱柳,也是一出好戏,自己哪日做了皇帝,一定让他二人在 众目睽睽之下演一演。</br>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br>
喜欢武英殿请大家收藏:()武英殿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