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身穿汉末,助刘备三兴汉室

关灯
护眼
第76章 送别和来信3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王安回府,立刻便回到了书房,始终未回这让关凤心中略有不悦,便来到前院书房,却看到王安坐在桌案前发呆,面前一张白纸铺就,便是砚台内的墨迹也快干涸了。</br>

看王安这副模样,心知是出了事情,原本心中的怨气更是消散了大半。</br>

“夫君可是遇到了事情?”</br>

王安看着关凤的模样,心中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说起,毕竟关凤和魏延、杨仪二人并没有交集。</br>

“只是些许事情想不好罢了。”</br>

关凤以为王安是担心越嶲郡的事情,她虽然是女子,也听说过,南中之地,瘴疠横行,民多野蛮;何况当地几个家族盘踞多年,相互勾结,原先就隐隐约约的听到,这南中之地有反心,这一去山高路远,成都即便得了消息出兵援助,也要迁延时日。</br>

“有兄长在,有那两千士卒在,夫君不必担忧,再不济,妾身也可以提刀上阵。”</br>

说道这里,关凤又想到原先王安给自己的木刀模型,自己练了几趟之后,发觉这刀确实比制式环首刀好用,便已经着人打造,只是还需要十余日才能完成。</br>

看王安如今的模样,倒是来得及。</br>

“夫人说笑了,若是让你也上阵杀敌,那要我等男子作甚?”</br>

王安闻言笑了笑,不过是些许矛盾罢了,自己还是写信劝一劝再说,便让关凤暂且离去,自己这边忙完了,便过去陪她。</br>

又沉思良久,才磨墨动笔。</br>

文长吾兄:</br>

得兄手书,言辞激切,深感兄忧国忧民之心。然汉中之事,安虽远在成都,亦有所闻。主公和军师等人闻言,亦对汉中之事颇为忧心,想来不日便有人北上,查清其中曲直。</br>

杨仪之为人,安亦知之,其人虽性狭量浅,贪功好利,又自矜身份,行事颇有不合之处。然其颇有干才,敛赋练兵,亦为北伐筹谋;又受主公和军师器重,总有私心或者不当,亦会以北伐为重。</br>

弟既已不在汉中,汉中之事亦不能多有置喙,然弟有一言不吐不快。兄性情刚烈,不屑与小人周旋。然大丈夫处世,当能屈能伸。昔韩信受胯下之辱,终成王业;廉颇负荆请罪,方保赵国。愿兄能以北伐大业为念,专司军务,由仪筹措粮草,署理政务,虽不能同心,亦能共济,待他日北伐成功,后世必颂兄之肚量。若因一时之愤,坏国家大计,则纵有千般道理,亦难逃史笔之责......</br>

王安将这封书信写完,本想要再派人送给魏延,可想到先前已经派人前去查探二人争端的缘由,可一想到刘备和诸葛亮必然会派人北上,倒不如由他们将这封书信带过去。</br>

这本就是一份私人劝谏的书信,想来也不会惹人不悦,便又去寻了诸葛亮探听消息。</br>

等到了这些事情全部安排完,转眼已经到了晚上。</br>

这又想起了那个叫薛进的商人,便又召了姬平过来,询问这个商人这些时日以来的表现。</br>

“你是说,他招揽了十名下人?”</br>

“嗯,那一夜晚上虽然未曾看清那两人的样貌,可这身形却颇为相似。”</br>

王安思索了一番,又继续开口说道。</br>

“我明日要去拜访一趟孝直先生,另外,明日去那薛氏布行一趟,就说后日我在府中等他。”</br>

喜欢身穿汉末,助刘备三兴汉室请大家收藏:()身穿汉末,助刘备三兴汉室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