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阅微异谈

关灯
护眼
第116章 莫将贩夫作比伦,莫以私怨乱纲常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苛责于贤】——</br>

南宫的鲍敬之先生曾讲述过这样一件事。他的家乡有位陈姓书生,因家中嘈杂难以静心,便借住神祠读书。祠内古柏参天,蝉鸣聒噪,夏日午后闷热难耐。一日深夜,月明星稀,陈生索性解开衣襟,赤膊睡在神祠廊檐之下,期盼能借穿堂风稍解暑气。</br>

朦胧间,忽觉一阵阴风袭来,他竟被传唤至神座前。但见殿内烛火摇曳,神像威严,正欲叩拜,却听一声怒喝:"书生无礼,成何体统!"陈生吓得浑身战栗,抬头辩解道:"回禀尊神,此前殿内早有几个商贩横七竖八地睡着,我无奈才退至廊下,为何独独责怪于我?"</br>

神像双目如电,沉声道:"商贩目不识丁,浑浑噩噩如同猪鹿,与他们计较什么?你饱读诗书,当知礼义廉耻,怎可效仿这般行径?"陈生闻言,羞愧难当,冷汗涔涔而下。</br>

此事虽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春秋》中常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贤德之人,正是这个缘故。所以君子处世,应懂得权衡:合乎情理的世俗之举,不妨顺应,不必刻意标新立异;而违背道义之事,即便众人皆为,也绝不能随波逐流、盲目附和。</br>

现实中,总有人做了错事,便以"某某也曾这样做过"为借口。殊不知,若不论是非对错,只看有无先例,那么古往今来,何事无人做过?如此借口,岂不可笑?这就好比陈生,身为读书人,本应严于律己,却以无知商贩为参照,难怪要受到神灵的斥责。</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