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间,德清才子徐开厚高中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初入翰林的那段日子,他暂居在京城一处老宅。宅子清幽雅致,只是后院有间空屋,门窗常年紧闭,蛛网垂檐,透着几分神秘。</br>
每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徐开厚便会挑灯夜读。案头一盏油灯,昏黄的光晕在书页间摇曳,墨香与夜色交织。可就在这静谧之中,屋后空屋里总会飘出朗朗读书声,与他的诵读声一唱一和,仿佛有位看不见的学友,隔着夜色与他切磋学问。徐开厚起初以为是错觉,可那声音日日如约而至,细听之下,对方所诵的竟是与自己相同的馆阁律赋,平仄工整,韵律考究。</br>
按捺不住好奇的徐开厚,多次推开房门,举着油灯去探寻究竟。然而,每当他靠近,那读书声便戛然而止,空屋内除了积尘与蛛网,别无他物。如此反复,更勾起了他的探究之心。</br>
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徐开厚屏气凝神,蹑手蹑脚地靠近空屋。他轻轻拨开半掩的窗纸,借着朦胧月光,屋内景象映入眼帘:只见一位身姿俊逸的少年,身着青色半臂短衣,外搭一袭蓝绫长衫,手持书卷,背对月光而坐。少年时而颔首低吟,时而仰头长诵,神情专注,陶醉其中,那模样仿佛正沉浸在文字的妙境之中。徐开厚屏息凝视良久,少年丝毫未察觉有人窥探,依旧沉浸在诵读之中。</br>
此后,那读书声依旧每晚准时响起,但徐开厚不再感到惊恐,反倒觉得这是一种奇妙的陪伴。而这位神秘的“夜读人”,也始终未带来任何灾祸或祥瑞之事,一切都如往常般平静。</br>
后来,徐开厚与同年进士戈东长谈及此事。戈东长听闻后,联想到唐代小说中记载的奇事:曾有天狐参加“超异科”考试,所答策论皆是四言韵语,文辞古奥精妙。他不禁猜测,那位在空屋中夜读的少年,莫非也是参加科举考试的狐仙?在科举盛行的年代,连精怪都渴望通过文墨博取功名,这奇妙的故事,也为那个崇尚文才的时代,增添了一抹奇幻的色彩。</br>
喜欢新阅微异谈请大家收藏:()新阅微异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