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阅微异谈

关灯
护眼
第125章 关帝灵签妙难言,病魂奇遇冥间判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奇签妙应】——</br>

在遥远的古代,华夏先民们对未知充满敬畏与好奇,他们发明了龟卜之术。每当面临重大抉择,便将龟甲置于火上炙烤,根据龟甲龟裂的纹路来判断吉凶,那细密的裂纹,仿佛是神灵在龟甲上书写的神秘预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圣人孔子为《易经》作系辞,在字里行间极力赞颂蓍草占卜的德行与灵验。孔子的推崇,使得蓍草占卜逐渐盛行,曾经备受尊崇的龟卜之法,也在岁月的长河中慢慢被人们淡忘,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br>

时光流转,到了《火珠林》问世的时期,人们开始用铜钱代替蓍草进行占卜。虽说这是一种创新,可每次占卜都得将铜钱抛掷六次,繁琐的程序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后来出现的《灵棋经》,推出了掷一次便成卦的方法,看似简化了流程,却仍需进行复杂的排列组合,实际操作起来依旧麻烦重重。直到神祠里的签出现,只需轻轻一抽,结果立现,占卜的方式才真正变得简便快捷起来。</br>

在众多神祠之中,几乎每一处都设有签筒供人求签,然而若论灵验程度,谁都比不过关帝的签。而关帝的签中,又以正阳门旁那座祠庙的最为灵验。这座祠庙整日里人来人往,香火鼎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从新年第一天的元旦,到辞旧迎新的除夕;一天从东方破晓的黎明,到夜幕深沉的黄昏,祠庙内摇签筒的声音此起彼伏,清脆的“琅琅”声几乎从未间断。前来求签的人实在太多,一个签筒根本不够用,祠庙只好准备好几个签筒。一时间,祠庙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嘈杂混乱中,各种情况瞬息万变。负责解签的人就算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在短时间内仔细核对每一个求签人的情况,人们求签时更是来不及过多思考,场面之混乱,就算真有千手千眼的神灵,恐怕也难以同时回应所有人的祈求。可神奇的是,无论求签的过程多么仓促,人们得到的签文却都灵验无比,就像神灵当面与你交谈,将未来之事一一告知,这其中的缘由,实在令人捉摸不透。</br>

在诸多灵验之事中,发生于乾隆壬申年乡试的那件事,更是奇特到了极点。当时,有一位来自南方的读书人,对科举考试充满渴望,也深知此次乡试对自己命运的重要性。为了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他在三月初一这天,早早起床,洗漱更衣后,严格按照斋戒的规矩,不吃荤腥,不近女色,让自己的身心达到纯净的状态。随后,他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来到关帝祠庙,焚香祷告,祈求关帝能为他预示本次乡试的题目。在众人的注视下,他郑重地摇起签筒,一支竹签“啪”地掉落在地,上面写着四句诗:“阴里相看怪尔曹,舟中敌国笑中刀。藩篱剖破浑无事,一种天生惜羽毛。”当时,谁也不明白这几句诗究竟是什么意思,只能将其默默记下。</br>

等到考试当天,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这四句诗竟与考试题目一一对应。此次乡试,《孟子》的题目是:“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至汤九尺。’”,这不正应了签文中的首句“阴里相看怪尔曹”吗?《论语》的题目是:“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恰好对应了第二句“舟中敌国笑中刀” ;而《中庸》的题目“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又与第四句“一种天生惜羽毛”完美契合。如此精准的预示,实在让人惊叹不已,仿佛冥冥之中,真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掌控着一切,这等奇事,简直让人无法用常理去推测,也为关帝签的灵验增添了一抹更加神秘而传奇的色彩。</br>

【冥府诘责】——</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