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br>
从前我撰写《滦阳消夏录》,草稿还没有最后完成,就突然被书商私自拿去刊印发行了,这并不是我所希望的。然而,那些博学高雅的君子,或许并不认为这本书有什么错误,甚至还有人把他们新创作的相关内容告诉我。于是我就补充整理过去听到的见闻,又写成了四卷。欧阳修说:“物品常常会聚集到那些真正喜爱它们的人手中。”这话难道不是很有道理吗!由此可知,一旦人有了某种特别的爱好,就必定会沉浸其中而无法自拔。天下的事情往往都是这样的,这也是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的啊。辛亥年(乾隆五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题记 。</br>
【柿园诗魂】——</br>
太原折遇兰曾言,其家乡有擅行扶乩之术者。某次,乩坛之上,乩笔如受神驱,骤然疾书,顷刻间,一首七律赫然呈现。诗云:“一代英雄付逝波,壮怀空握鲁阳戈。庙堂有策军书急,天地无情战骨多。故垒春滋新草木,游魂夜览旧山河。陈涛十郡良家子,杜老酸吟意若何。”诗尾署名“柿园败将”,字迹苍劲而带几分萧瑟。众人见此,不禁脊背发凉、神色骤变,皆恍然惊觉,此诗应是孙传庭(号白谷)公的英灵有感而发。</br>
回溯往昔,柿园之战,孙传庭虽谋略过人、治军有方,却因朝廷中一道道急切催促出战的圣旨,不得不仓促迎敌。战机未熟,兵甲未备,纵有万夫不当之勇,亦难扭转乾坤。这场战役的惨败,根源在于朝廷决策的失误,罪责本与孙公无干。然而诗中,孙公却自比唐代因车战而大败的房管,将战败之责揽于己身,深刻反思,尽显其坦荡胸襟与勇于担责的风骨。</br>
这般正人君子的拳拳之心,与那王化贞之流形成鲜明对照。王化贞在边关之时,行事莽撞,举措失当,致使战局崩坏、贻误国家大事。但事后,他不仅不知悔改,反而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将罪责推卸给他人,毫无担当可言。两相比较,孙传庭公的高尚情操,恰似天上璀璨的日月星辰,光辉夺目,而王化贞之流则如九泉之下的幽影,昏暗无光,令人不齿。</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