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关灯
护眼
第251章 动迁各监,皮岛纪实(二)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鲁有林将短筒举到眼前,向远处望去。他的手微微颤抖,短筒也跟着晃动起来,险些脱手滑落。</br>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但眼神中依然难掩震惊。</br>

朱有建在一旁看着鲁有林的神情,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好奇。</br>

他几步走到鲁有林身边,微微一笑,伸手道:</br>

“让朕看看可好?”</br>

鲁有林回过神来,连忙将手中的短筒递给朱有建,恭敬地说道:</br>

“圣上请看。”</br>

朱有建接过短筒,仔细端详了一番。原来这是一只小巧的望远镜,筒身不过十五厘米长,精致而小巧。</br>

他试着将望远镜举到眼前,向外望去。</br>

景象瞬间放大,但令他有些意外的是,看到的景象竟然是倒立的,景象虽然倒立,但是很清晰。</br>

他微微皱眉,思索片刻,突然想起这个不就是前世的“开普勒望远镜”吗?</br>

他心中默默推算:</br>

这种望远镜由两枚凸透镜组成,以这只望远镜的筒长来看,物镜焦距应该在十厘米左右,目镜焦距大约是二厘米,所以放大倍数大概是五倍。</br>

不过,物镜焦距或许会稍长一些,那么放大倍数可能接近六倍,基本也差不多,他将手放在另一只眼睛不远处,大致参照一下,得出结论,这只望远镜倍数应该在五倍到六倍之间。</br>

朱有建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感慨。</br>

他记得自己曾经尝试自制望远镜,但从未使用过棱镜。</br>

他知道,若想让景象正立,据说需要棱镜来实现,但他并不清楚棱镜具体是如何做到的。</br>

不过,他倒是知道另一种方法——再加一枚短焦距的凸透镜,就可以让景象正过来,这就是前世人们常说的:负负得正。</br>

他将望远镜递给鲁有林,微微一笑:</br>

“这东西设计巧妙,只是景象倒立,稍显不便。不过,倒也无妨,毕竟能看得更清楚,鲁爱卿对此有什么看法?”</br>

他有意引导他一番。</br>

经过鲁有林的解释,朱有建才明白,原来这个学徒小太监在学习装配远望筒时,误将凹镜装成了凸镜。</br>

结果发现,虽然景象是倒立的,但远处的物体依然能被放大。</br>

对于小太监意外的发现,朱有建不禁觉得有些好笑,他不禁认为,当年开普勒是不是也是同样原因,才得以发现这种方式也能做望远镜。</br>

就像他之前对鲁有林介绍望远镜一样,他给出的就是凸镜与凹镜的组合,很少有人说望远镜原理时,会想到凸镜与凸镜的组合,算是一种惯性思维。</br>

然后他想起焦距的事,随口问道:</br>

“那他是怎么测量焦距的?”</br>

鲁有林有些支吾,眼神中闪过一丝尴尬,低声说道:</br>

“回圣上,他是用镜筒测试出来的,至于圣上说的间距……”</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