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关灯
护眼
第297章 九江应对,龙舟盛事(三)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按原历史,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紫禁城破城之际,那些为了修补大明耗尽最后一点心血的臣工,也将头颅陪帝国殇去。</br>

左都御史李邦华望着午门城楼上飘扬的闯字大旗,解下腰间玉带挂在柱上——就像他的铁骨撑不起将倾的朱楼。</br>

倪元璐攥着国库账册退入太常寺,账上那串可怜的数字竟成了催命符,这位掌管天下财赋的尚书,最后只着素衣朝阙,悬梁前留书"以死谢国"。</br>

范景文早已服下毒药,却强撑着在宫门写下"身为大臣,不能从君出奔,罪也",墨迹未干便呕血而亡。</br>

王家彦爬上天安门城楼时,这位未曾为兵事皱眉的兵部侍郎,最终把自己挂在城堞上,成了顺军入城时第一个触目的"路标"。</br>

那些在朝堂没有位次的臣子,此刻却显出惊人的硬气:</br>

孟兆祥带着儿子跪别紫禁城,父子俩相携投了御河;</br>

施邦曜嚼碎了砚台里的残墨,血混着墨汁在衣襟上洇出黑红色的"忠"字。</br>

他们大多清贫困顿,像李邦华箱底只有几套补丁官服,倪元璐家连棺木都要赊欠,却偏要在这大厦将倾时,用血肉之躯做那根撑不住的梁柱。</br>

史书里的"殉国"二字轻如鸿毛,却压得后人喘不过气来。</br>

当顺军士卒抬着撞城木穿过西直门时,很多人早已化作城墙上的几缕孤魂,随着大明的年号,永远停在了那个槐花凋零的暮春。</br>

范景文的官袍下,是半年未领俸禄的清瘦身躯。</br>

老妻的陪嫁首饰早已换作糙米杂粮,案头却仍摆着弹劾贪腐的奏疏——他弹劾过首辅周延儒私通边将,骂过监军太监克扣军饷,连皇亲国戚占着盐引偷税都敢捅到御前。</br>

当同僚笑他"穷酸得连轿夫都雇不起"时,他正蹲在廊下修补开裂的朝靴,补丁摞补丁的靴底蹭过金砖,竟比贪官们的鎏金靴跟还要掷地有声。</br>

倪元璐的狼毫笔锋里藏着浙江望族的傲气。</br>

崇祯十四年遭谗去职时,他本可回乡守着万亩良田做个富家翁,却在清军围城时散尽三宅两院,带着招募的死士徒步入京。</br>

复官后掌管户部,他对着满朝大员的"冰敬炭敬"清单拍案而起,连江南织造进献的云锦都敢驳回——</br>

"国库缺的是银钱,不是你们的阿谀!"</br>

如今那支写过《金山诗卷》的笔,正悬在他自缢的房梁上,墨汁滴在遗疏"报国无门,唯有一死"八字上,晕成比浙东墨梅还要凄美的痕。</br>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br>

喜欢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请大家收藏:()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