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锦华情笺:良缘误惹帝王心

关灯
护眼
第611章 残烬现新机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苏锦璃给楚君逸换药时,银剪子剪开绷带的轻响里,混着窗外洒扫太监的竹扫帚声。他臂上的刀伤已结痂,边缘泛着浅粉,像极了她昨夜在灯下绣的桃花瓣。药汁涂上去时,他忽然攥紧她的手,指腹碾过她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穿针引线磨出的,与他案头砚台的包浆一样,藏着细水长流的痕迹。</br>

“今日御膳房送来的莲子,”苏锦璃用棉签蘸着药膏,“芯是空的,与沈家鼎足里的铜屑大小完全相同。”楚君逸顺着她的目光看向食盒,莲子的莲孔里果然塞着些银灰色粉末,遇药膏的油脂浮出微光——与钦天监副监玉佩上的金粉颗粒分毫不差。他忽然笑了:“看来还有人没死心,想在你的药里动手脚。”</br>

廊下的风卷着枯叶掠过窗棂,苏锦璃瞥见墙根的青苔,那里的泥土比别处更松,混着的芦花灰在阳光下泛白——与沈家密道的泥土完全相同。她用竹簪挑开块土,下面埋着个油纸包,油纸的纤维里掺着蚕丝,与楚君逸朝服盘扣的缠丝手法分毫不差。拆开一看,是半张字条,用松烟墨混草木灰写的“东宫”二字,笔迹与沈砚猎装标签如出一辙。</br>

“太子?”楚君逸接过字条,指尖捻着纸角的飞白,“去年东宫的太傅,曾向江南织造采买过龙纹锦,账目上的朱砂印,与贤妃帖子上的完全相同。”苏锦璃忽然想起那枚珍珠簪,此刻正放在妆盒里,簪头的莲花纹在烛光下泛着冷光:“太子的生母是容妃,与林从安的表妹沾亲,算起来,是贤妃的远房姑母。”</br>

正说着,陈昱从外面进来,靴底沾着的柏油在青砖上印出浅痕——与坤宁宫密道里的桐油气味分毫不差。“楚大人,苏姑娘,”他压低声音,“太子昨夜去了宗人府,借口探望被关押的沈家族人,在牢房墙壁上划了三道痕,与沈家祖坟第七棵松树上的刻痕手法完全相同。”</br>

苏锦璃忽然取来枇杷膏,往字条的“东宫”二字上抹了点,焦痕里浮出“兵符”二字,是用沈家特制的蓝矾水写的,遇油脂变靛蓝。“他们想偷兵符,”她指尖点着“符”字的捺画,“这笔画的弧度,与禁军令牌的边缘完全相同。”楚君逸忽然剧烈咳嗽,帕子上的猩红落在字条上,与蓝矾水晕出的靛蓝交织,像幅诡异的蛛网。</br>

两人赶到东宫时,太子正在书房练字,案上的宣纸洇着墨痕,砚台里的松烟墨混着草木灰——与沈砚标签上的墨汁成分分毫不差。见他们进来,太子笔下的“寿”字顿了顿,最后一笔的飞白里缠着根丝线,与油纸包的蚕丝完全相同。“楚大人来此,是为了沈家的案子?”太子放下笔,指尖摩挲着镇纸的龙纹,那纹路的金线嵌法与青铜鼎耳分毫不差。</br>

苏锦璃盯着案上的笔筒,里面插着的狼毫笔,笔杆的竹纹里卡着点金粉——与林氏绣龙纹锦的金线颗粒分毫不差。她忽然指着太子腰间的玉带:“这带扣的龙纹,与皇帝龙椅扶手上的暗刻完全相同,只是少了颗夜明珠,”她顿了顿,“那颗珠子,该是在容妃手里吧?就像贤妃藏起的半枚凤印。”</br>

太子的脸色沉了沉,正要辩驳,却见楚君逸从袖中取出那半张字条:“‘东宫’二字的墨里,掺了容妃宫里特有的龙涎香,”他将字条凑近烛火,“与去年容妃给太后的寿礼——那盏琉璃灯的灯油气味分毫不差。”太子猛地攥紧笔杆,指节泛白,墨汁在指间晕开,与他袖口绣的云纹纠缠,那云纹的针脚与张嬷嬷锦囊分毫不差。</br>

苏锦璃趁机给楚君逸递了块蜜饯,用帕子包着,帕角绣的兰草与太子书房的窗帘纹样重合。他含住蜜饯时,喉间的痒意稍缓,忽然指着墙上的《江山图》:“这画的第七座山峰,颜色比别处深,是用朱砂混着硝石画的,”他用竹刀刮下点颜料,“遇热会变色,与沈家鼎足里的火药反应完全相同。”</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