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锦璃轻轻地将楚君逸那件已经有些褪色的旧朝服展开,平铺在案头。阳光透过竹窗洒在朝服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而那竹窗的影子,恰巧落在了朝服肘部的补丁上。</br>
那补丁的颜色与朝服稍有不同,显然是后来缝补上去的。苏锦璃凑近一看,发现这补丁竟然是用一种特殊的针法——“七缠线”缝的。这种针法极为复杂,需要将丝线缠绕七圈才能完成一针,而且每一圈的缠绕角度都有严格的要求。</br>
苏锦璃心中一动,她仔细观察着那补丁,突然发现第七缠的针脚与柳贵妃赏赐给楚君逸的锦帕边缘完全相同!不仅如此,线尾的打结手法也与张嬷嬷锦囊上的金线接头分毫不差。</br>
苏锦璃瞪大了眼睛,她不敢相信自己的发现。她连忙从头上拔下一支银簪,小心翼翼地挑开那线结。随着线结的解开,里面藏着的丝线露了出来。</br>
那丝线在烛光的映照下,泛出一层淡淡的银光。苏锦璃定睛一看,这丝线的缠丝手法竟然与楚君逸朝服上盘扣的缠丝手法完全相同!</br>
她的心跳陡然加快,因为她清楚地记得,这是去年柳贵妃生辰宴上,她亲手为楚君逸缝在朝服上的暗记。</br>
“这线里掺了锡箔。”楚君逸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他正用竹刀刮着药罐里的残渣,药垢的颜色与太庙灶膛的焦木完全相同。苏锦璃将丝线放在烛火边,线身立刻蜷曲,灰烬的形状竟与柳将军兵符上的鹰纹完全相同。“柳家的兵符,”她指尖捏着灰烬,“果然藏在披香殿。”</br>
楚君逸剧烈咳嗽起来,帕子上的猩红落在朝服的补丁上,与银线的银光交织,像幅燃烧的战图。苏锦璃取来枇杷膏,用银勺喂到他唇边:“太医说这药得用晨露煎,我寅时去太液池打的水,池边的芦苇纤维与沈家密道的油纸完全相同。”他含着药勺笑了笑,指腹擦过她沾了药膏的唇角:“你袖口沾的芦苇絮,与柳贵妃侍女枕下的字条纤维分毫不差。”</br>
窗外的风卷着银杏叶掠过瓦檐,叶尖的焦痕在地上拼出“北”字,与楚君逸刻在青田石上的“南”字钩圈完全对称。苏锦璃推开窗,见墙根的阴影里,放着个竹篮,篮底的竹篾编着回纹,与沈家坞老竹的虫蛀小孔排列完全相同。她用竹刀挑开竹篾,里面的油纸包浸着水,展开后是半张兵符拓片,用松烟墨混草木灰写的,墨迹遇水汽晕开,显出“北境”二字,笔迹与柳贵妃临摹的《兰亭序》完全相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