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英烈传奇

关灯
护眼
第389章 长宁三十一年秋,睢阳古墓再起波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梁孝王墓盗窃案告破后,龙问天本以为能换来一段安稳日子。他在睢阳推行新政,修水利,劝农桑,整吏治,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平静的水面下,往往暗流涌动。</br>

入秋以后,睢阳及周边地区,接连发生了几起小型古墓被盗案。</br>

先是城东的一座汉代平民墓,被人挖开,里面仅有的几件陶罐、铜镜被洗劫一空;接着是城北的一座魏晋时期的砖室墓,盗墓贼更猖獗,不仅盗走了文物,还破坏了墓室结构;最严重的一次,是城南的一座唐代早期官员墓,据说墓主人生前是个小官,陪葬品不算丰厚,却也被翻得乱七八糟。</br>

这些案子,规模不大,被盗的也多是些“无名之辈”的墓葬,论轰动性,远不及梁孝王墓。但它们的接连发生,却像一根刺,扎在龙问天心头。</br>

屡禁不止:盗墓贼的猖獗与官府的困境</br>

“大人,这是本月第三起了!” 县尉拿着卷宗,脸色凝重地走进太守府,“这群盗墓贼,简直是明目张胆!我们加强了巡逻,增派了人手,可他们就像地里的老鼠,防不胜防!”</br>

龙问天揉着眉心,看着卷宗上的记录,眉头紧锁。</br>

这些盗墓案,手法相似——都是深夜作案,用简陋的工具(锄头、铁锹、甚至只是几根铁钎)挖开墓顶或墓道,盗走值钱的东西后,迅速撤离,几乎不留痕迹。</br>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些盗墓贼异常狡猾。</br>

官府几次设伏,都被他们提前察觉;抓到几个“小虾米”,也都是些临时被收买的村民,一问三不知,根本供不出主谋;被盗的古墓,大多位置偏僻,平时少有人迹,等发现时,早已人去墓空。</br>

“他们像是对睢阳周边的古墓分布,了如指掌。” 龙问天沉声道,“而且消息灵通,知道我们的巡逻路线和布防。”</br>

“会不会是内部有内鬼?” 县尉猜测。</br>

龙问天摇了摇头:“查过了,参与巡逻和布防的衙役、捕快,都是本地人,家世清白,暂时没发现异常。”</br>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上面标注的被盗古墓位置:“你看,这些古墓分布零散,跨度很大,不像是一伙人所为,更像是……多股势力,或者一群效仿者,见有利可图,便纷纷效仿。”</br>

梁孝王墓案虽然严惩了主犯,但也让一些不法之徒看到了“商机”——原来盗墓来钱这么快!尤其是那些小型古墓,防护薄弱,风险低,成了他们眼中的“肥肉”。</br>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龙问天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古墓是睢阳的根,挖一座就少一座。而且任由他们猖獗,百姓会觉得官府无能,人心会散的。”</br>

他试过张贴告示,悬赏通缉,收效甚微;试过加大惩罚力度,抓到的却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小角色;试过发动百姓举报,可百姓要么怕报复,要么觉得事不关己,响应者寥寥。</br>

一时间,龙问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就像一个高明的棋手,却遇到了一群不按规矩出牌的对手,有力使不出。</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