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的秋,来得通透。层林尽染,红的像火,黄的像金,衬得蓝天白云愈发澄澈。归田居的庭院里,龙天策亲手栽种的那棵柿子树,挂满了橙红的果实,像一盏盏小灯笼,在秋风中轻轻摇曳。</br>
一百零五岁的龙天策,坐在老槐树下的藤椅上,看着孙辈们在院子里追逐嬉戏,脸上的皱纹里,都盛满了笑意。他的背更驼了,行动也更迟缓了,但精神头依旧矍铄,眼神里的清亮,不输当年。</br>
“王爷,宫里来了人,说是陛下有请。” 老管家匆匆走来,手里捧着一封明黄的圣旨,语气里带着一丝激动。</br>
龙天策微微一怔,接过圣旨,展开一看,是秦烈的亲笔:“秦爷爷,一别三载,朕甚为思念。秋高气爽,神都菊正盛,恳请爷爷归京小住,朕愿听爷爷教诲,共话家常。”</br>
字迹稚嫩却有力,透着少年天子的真诚。</br>
“神都啊……” 龙天策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悠远的光。离开神都已有五年,说不想,是假的。那里有他大半生的足迹,有他辅佐过的君王,有他并肩作战的兄弟,也有他深埋心底的回忆。</br>
“去吧。” 身旁的玉倾城,握住他的手,轻声道,“去看看也好,了却一桩念想。”</br>
夜凌也在一旁点头:“我陪你去。正好,我也想看看那小子,这几年长进了多少。”</br>
归途漫漫:从田园到帝京</br>
三日后,龙天策一行,踏上了前往神都的路。</br>
队伍依旧简单:一辆宽敞舒适的马车,载着龙天策和玉倾城;几辆随从马车,装着简单的行李和药品;夜凌骑着一匹老马,跟在车旁;龙问天特意从京城赶来护送的长子龙承宇,带着几名精干的护卫,前后照应。</br>
一百零五岁的老人远行,非同小可。龙承宇早已沿途安排好驿站,备好名医,确保万无一失。</br>
马车里,铺着厚厚的毡垫,放着暖炉。龙天策靠在软枕上,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思绪也跟着飘远。</br>
他想起第一次进神都,还是个十三岁的少年,跟着祖父,参加太宗皇帝的庆功宴,那时的神都,还带着开国的锐气;</br>
他想起年轻时,在朱雀大街上纵马驰骋,意气风发,以为天下事,不过尔尔;</br>
他想起辅佐秦武时,在太极殿上据理力争,为了一项新政,与群臣争得面红耳赤;</br>
他想起秦烈登基时,那个瘦小的少年,跪在灵前,哭得撕心裂肺……</br>
“想什么呢?” 玉倾城递给他一杯温热的参茶。</br>
“想神都的路,真长啊。” 龙天策接过茶,呷了一口,“走了一辈子,还在走。”</br>
“路长,才有意思。” 玉倾城笑着说,“每一段路,都有不一样的风景。”</br>
沿途的百姓,听说“百岁秦王爷”要回神都,纷纷自发地在路边跪拜。他们或许不知道龙天策的具体功绩,却都听过他的传说——那个打过大胜仗、治过好地方、活到一百多岁的老神仙。</br>
“龙王爷千岁!” 欢呼声此起彼伏,带着质朴的敬意。</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