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关灯
护眼
第7章 五旬掌柜的脾肾回春记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熟附子9g(先煎半小时,《伤寒论》四逆汤核心药)是盆中炭火,专补命门之火,让肾阳重新旺起来;干姜12g(《本草纲目》“去脏腑沉寒痼冷”)是炭火上的热灰,温中散寒,守住脾胃的热气不流失。这两味药就像给身体的“锅炉房”加了猛火,寒气自然无处藏身。</br>

第三层:疏通“排水沟”(利湿防堵)</br>

茯苓15g(《伤寒论》“安中养神,除湿益燥”)是排水沟的铁栅栏,把补药带来的多余水分沥干,防止补得太猛反而堵了;枸杞子15g(《本草纲目》“滋肾润肺,明目”)是炉边的温水壶,在温阳的同时滋养肝肾精血,就像给干燥的灶台洒点水,润而不燥。最后用炙甘草9g(《伤寒论》“调和诸药”)当“粘合剂”,把所有药力拧成一股绳,稳稳补进脾肾。</br>

“这药方分三路发力:黄芪、党参、白术补脾气,附子、干姜温肾阳,茯苓、枸杞利湿养阴,”我边写药方边解释,“就像给您的身体建了座暖房,地基(脾肾)暖了,墙壁(气血)厚了,自然能抵御外面的寒风。”</br>

三、厨房里的“温补”魔法</br>

怕张掌柜煎药出错,我特意交代:“附子有毒,必须先煎半小时,煮到尝起来不麻嘴了再放其他药;生姜3片、大枣5枚劈开,和药一起煎,能调和药性,还能防干姜太辣。”</br>

“我平时能吃点补品吗?”他摸着稀疏的头发问。</br>

“先别吃阿胶、燕窝这些滋腻的,”我摇摇头,“每天早上用炒薏米50g、山药30g、生姜3片煮粥,薏米健脾渗湿,山药固肾益精,生姜温中和胃,比吃补品更养人。”</br>

四、三个月的“回春之旅”</br>

半个月后复诊,张掌柜进门时搓着手笑:“岐大夫,我能吃两碗热粥了!胃胀减轻不少,夜里睡觉脚也不凉了。”摸他的脉,关脉稍微有力了些,尺脉也能摸到点跳动。我把附子减到6g,加了当归12g(《本草纲目》“活血养血”),好比给暖房开了扇窗,让补进去的气血流动起来。</br>

一个月后,他的两颊开始有了血色,白发里冒出些灰黑色的新头发:“老伴说我看着年轻了十岁!”再看舌苔,裂纹变浅了,水润润的像刚下过小雨的土地。我教他每天按揉关元穴(脐下三寸)100次,“这是先天之本的‘开关’,常按能补元气,比吃人参还管用。”</br>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br>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悬壶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