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

关灯
护眼
第189章 苏鲁战区的困境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然而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到来,山东游击队第2纵队司令厉文礼被俘投敌,国军第113师师长韩子乾被俘投敌。接踵而至的坏消息像一记又一记的闷棍砸在于学忠的头上。在七里店不长的时间里,于学忠仿佛过了几年。</br>

想当年于学忠带领着51军、57军6万余人来到山东这个地方,一年不到的时间部队发展到15万,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想不到短短三年的时间,局势崩坏到如此,部队是死的死、散的散,居然到了无法落脚的地步。想到这里,于学忠心里不由得一阵心痛。</br>

苏鲁战区及残部在沂蒙根据地受到了沂蒙军区的接济,但熟话说的好,在屋檐子不得不低头,虽然中共并末提出过分的要求,但于学忠总觉得寄人黎下并不舒服,他在等待日军扫荡结束尽快返回安丘城顶山,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未如他所愿,鬼子并未轻易撤走,而且关文化部利用他们对根据地的熟悉,大肆破坏根据地政权和设施,断绝苏鲁战区发展潜力。</br>

于学忠有时也在反思以前对吴化文部是否太过苛刻,才造成了如今不可收拾的局面。想了几天,答案是否定的,中共有对吴化文部进行补给,吴化文部并未逼入绝境,一切都是形势使然,日军作战重点由正面战场转到巩固后方后,敌后战场形势恶化,日军表现实力强劲,各地实力派为保存实力,在实力派看来与日军合作变成了一个不错的途径,人在面临生与死之间,手中实力在存与亡之间,民族大义对这些实力派的约束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于学忠可以想象,今天有吴化文,明天就可能有王化文、张化文、刘化文。</br>

于学忠有些后悔为什么没有早一步来到山东,为什么没有像中共一样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搭建完备的地方政权。然而这一切都晚了,于学忠感觉苏鲁战区在山东的时间恐怕不多了。</br>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苏鲁战区走到这样的局面也不是于学忠个人能解决的,这与国府的统治基础有很大的关系,国府党派林立,又与地主、买办、资本家勾连的太深,使其在执政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太大。而我党则不同,完全植根于最广大劳苦大众之中,行事没有国党那么多顾忌。</br>

此时山东西面的河南,饥荒已经到达了高峰,上百万上千万的灾民每天都挣扎在生死线上,国民政府承担不了责任,汪伪、日军也在踢皮球,只有我军在竭尽全力救助。老百姓不是傻的,谁对他们好,他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国府、汪伪政府中不乏聪明人,利用国难敛财,买卖人口,黑市倒粮。就这样的行为,他们何谈能得到百姓的支持。</br>

喜欢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请大家收藏:()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