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想着,王相尧送来一个物件,脸色沉重。</br>
崇祯拿过来看了看,只见那物件是一方龟纽金印 , 印面方五寸二分,厚一寸五分,印身錾刻着 “蜀王之宝” 四字。</br>
这枚金印原是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的信物,曾在蜀地王府中见证过数代宗亲的兴衰。</br>
随金印一同呈送的,还有另一枚 “蜀世子宝”。</br>
按后世度量衡换算,此印边长约 10 厘米,厚 3 厘米,入手竟有十多斤重。</br>
作为明代蜀王世子的身份信物,这枚金印历经蜀王府数代传承,本应是宗室血脉延续的象征,蜀王遭难后却蒙尘于江底。</br>
看着王相尧的脸色,崇祯知道,他这是担心自己发火。</br>
毕竟,这些年每逢藩王遭流贼屠戮,自己总会因盛怒而诛杀当地官吏。此刻两枚金印的出现,恰似两声闷雷,随时会掀起狂风暴雨。</br>
只是,现在的崇祯完全不怒,脸上毫无波澜,只是问道:</br>
“应该还有襄王、楚王、瑞王、岷王、荆王、惠王、长阳王、松滋王、安仁王、贵阳王的印信吧。”</br>
王相尧小心道:“回陛下,按名册该是有的。但是现在还没找到。”</br>
崇祯点点头:“寻着了便一并装箱,着人快马送进京师,叫太子在文华殿侧辟出专殿摆放,警示后人。”</br>
“遵旨。”</br>
王相尧正要离去,门外有侍卫汇报:</br>
“启奏陛下,营外有两个自称宗室的人求见,一个说叫朱统钥,自称是益王之后;另一个自称朱容藩,说是楚王的血脉。”</br>
崇祯微微皱眉,心道:</br>
“朕记的朱容藩是楚藩远支,历史上在永历初年被封为定武侯,后割据四川,自称天下兵马大元帅,因叛乱被南明将领李占春擒杀。</br>
朱统钥……没听说过。不过,朕不准备养太多明皇子嗣。”</br>
想到这,崇祯问道:“他们二人是单独前来么?有没有带兵或者仆从?”</br>
“回陛下,只有两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没带一兵一卒,也没有金印、玉牌等信物。”</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