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朕身边侍候,却和朝廷高官没有牵扯;</br>
虽然跟随朕征战多时,却和四川将领没有交集;</br>
虽然出身富农阶层书香门第,却和川蜀本地的乡绅没有关联;</br>
现在又得罪了所有宦官和外戚;</br>
如此,他必然能独立于朝堂的各个势力。</br>
待他磨去棱角又不失风骨时,或能成为制衡文官集团的利刃,成为太子登基后有力的臂膀。</br>
只是这颗种子能否破土,终究要看他自己能不能熬过蜀地的瘴疠和这朝堂更深的寒。”</br>
想到朝堂的高处不胜寒和引天下豪杰尽折腰的权利,崇祯微微一叹,回到军帐躺在了软榻上,思维飘散出去:</br>
“明代的皇权在早期高度集中,但在实际运作中渐渐形成了文官、宦官、外戚、勋贵四大势力的制衡关系。</br>
早期的皇帝可以用文官集团处理政务,同时用宦官、外戚、勋贵作为制衡文官的力量。</br>
但文官集团以儒家伦理为意识形态基础,将“忠君”“卫道”作为合法性来源,占领了道德话语权。</br>
他们常年批判宦官干政,在正统年间,借着王振专权导致的土木堡之变,以清算奸党之名,诛杀王振党羽,将事件定性为“宦官乱政”的恶果,强化“宦官干政即违天道”的舆论。</br>
正德年间刘瑾专权,文官以“清君侧”为由,联合宦官张永扳倒刘瑾,表面是“除奸”,实则削弱宦官对朝政的控制。</br>
还以“礼防外戚”为借口限制外戚权力。</br>
在万历年间,郑贵妃欲立其子朱常洵为太子,文官集团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礼制,与皇帝和外戚对抗长达15年,最终迫使万历帝妥协。</br>
看上去是支持太子,本质是防止外戚借皇权干预官僚体系和皇权更迭,更防止外戚和后宫抢掠文官集团的权利和利益。</br>
此外,文官集团以“文治”取代“武功”,通过“重文轻武”的制度设计和道德批判削弱勋贵影响力。</br>
在景泰年间,“北京保卫战”后指责勋贵“恃功骄横”,以文臣掌兵取代勋贵统军,将军事决策权收归兵部。</br>
自此开启了文官主导军队的权力架构,武将的地位一降再降。</br>
在成化年间后,勋贵因缺乏科举背景,被文官视为粗鄙无文,逐渐被排除在核心政务之外,仅保留礼仪性角色。</br>
最后,内阁通过“票拟”职权,为皇帝草拟谕旨,逐步掌握政务主动权。</br>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br>
喜欢崇祯:30年不上朝请大家收藏:()崇祯:30年不上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