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乔抚着簪子的手猛地一顿,随即迅速放下。 她转过身,脸上瞬间堆起一个惊喜,又带着几分受宠若惊的笑容。 眼底那抹执拗的光,被她强行压了下去,换上温顺的眼神:“宸贵妃娘娘召见?” “烦劳芙蕖姑娘亲自跑一趟,我这就随姑娘过去!” “绿萝,快,替我理理衣裳!” 芙蕖目光平静地扫过沈南乔瞬间变换的神色,微微颔首:“陆夫人,请。” 前往那顶华贵营帐的路上,深秋的寒风刮过脸颊,沈南乔的心,却在胸腔剧烈地跳动着。 沈 沈知念将密信收起,目光沉静如水。窗外风声渐紧,吹得烛火摇曳不定,映得她身影斑驳,似真似幻。 “娘娘,天色已晚,该歇息了。”芙蕖轻声道,站在门边候着。 沈知念缓缓转身,神色淡淡:“你去吧,我还有些事要处理。” 芙蕖迟疑了一下,终是点头退下。 书房内只剩她一人,沈知念走到书案前,取出一张宣纸,提笔蘸墨,略一思索,便开始书写。 不多时,一封密函完成。她将其封好,唤来心腹侍女:“送去北疆,务必亲手交到赵衡手中。” 侍女接过,低声应命,随即消失在夜色中。 沈知念望着窗外的月亮,眼神幽深。她知道,周怀安只是幕后之人布下的又一颗棋子,而真正操控一切的那个人,身份高贵、手段狠辣,且与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她必须谨慎行事。 翌日清晨,宫中再次传来消息??周怀安在狱中自尽。 皇帝震怒,下令彻查死因,却发现他竟是服毒而亡,毒药来源不明。 沈知念得知此事后,只是微微一笑,仿佛早已预料到一般。 她步入御书房,见皇帝正独自坐在龙椅上,神情疲惫。 “陛下。”她恭敬行礼,“周怀安之死,恐怕另有隐情。” 皇帝抬眼看向她,声音低哑:“朕知道。他在牢中被严密看守,怎么可能轻易自杀?除非……有人想让他永远闭嘴。” 沈知念点头:“正是如此。臣妇怀疑,此人就在朝堂之上,甚至……就在陛下身边。” 皇帝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你可有怀疑的人选?” 沈知念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缓缓走近几步,语气低缓却坚定:“陛下可还记得,当年废后的那场大火?” 皇帝脸色骤变,猛然抬头看向她。 沈知念继续道:“当年,有人暗中纵火,嫁祸于先皇后,导致她被废黜,不久便病逝。而那场大火背后,真正的主谋是谁,至今仍未查明。” 皇帝握紧拳头,眼中闪过一丝痛楚:“你是说……此事与如今的御书房大火有关?” 沈知念轻轻点头:“不仅有关,而且手法极为相似。都是利用火势掩盖真相,嫁祸他人。更重要的是,两次事件的背后,都有一个人的身影若隐若现。” 皇帝皱眉:“谁?” 沈知念缓缓吐出两个字:“太后。” 此言一出,殿内空气仿佛凝固。 皇帝怔住,半晌未语。 沈知念继续道:“太后出身名门,早年深受先帝宠爱,但一直未能生下皇子。先皇后入宫后,受宠更深,诞下太子,地位稳固。太后心生不满,暗中策划夺权。” 她顿了顿,语气愈发冷静:“后来先皇后病逝,太后顺势扶植自己侄女为后,掌控后宫。再后来,陛下登基,她以太后之尊,垂帘听政多年,直至您亲政。” 皇帝面色阴沉,显然不愿相信这些话。 沈知念却毫不退让:“陛下,若您不信,不妨查一查当年的宫人。臣妇已经派人秘密调查,发现当年负责看守御花园的一名老太监,曾亲眼见过一名宫女深夜潜入御书房,而那名宫女,正是太后的贴身侍女。” 皇帝猛地起身,声音微颤:“你说的可是真的?” 沈知念点头:“千真万确。不仅如此,臣妇还找到了一份旧账册,上面记录着太后多次秘密召见户部尚书周怀安。两人往来频繁,关系非同寻常。” 皇帝沉默许久,终于开口:“若真是母后……她为何要这样做?” 沈知念叹息:“为了权力。她扶持太子,是为了控制朝廷;如今设计陷害太子,也是为了控制朝廷。她要的,从来不是亲情,而是整个大梁江山。” 皇帝双手撑在案几上,神情痛苦。 沈知念轻声道:“陛下,臣妇知道这很难接受。但请您冷静思考,若是不及时制止,恐怕将来会有更大的祸乱。” 皇帝缓缓坐下,眼中满是挣扎。 就在此时,门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小太监匆匆跑入殿中,跪地禀报:“陛下,不好了!贵妃娘娘突然晕倒,太医说……说是中毒!” 皇帝猛然站起,脸色大变:“什么?!” 沈知念也变了脸色。 皇帝顾不得其他,立即起身往贵妃所居的昭阳宫赶去。 沈知念紧随其后,心中却隐隐觉得不对劲。 贵妃一向体弱,但从未有过中毒迹象。如今正值风口浪尖,她偏偏在此时中毒,实在太过巧合。 她加快脚步,跟随皇帝进入昭阳宫。 只见贵妃面色苍白,昏迷不醒,太医正在紧急施救。 皇帝冲上前握住她的手,声音颤抖:“她怎么会中毒?到底是谁干的?” 太医战战兢兢地答道:“回陛下,贵妃娘娘体内毒素罕见,极有可能是误食了有毒的药材所致。” “药材?”皇帝皱眉,“她最近可有服用什么新药?” 太医摇头:“回陛下,贵妃娘娘近来并无服用新药,只是每日服用补气养神的汤剂,皆由御药房提供。” 皇帝脸色一沉:“查,立刻查御药房!” 太医连忙应命。 沈知念站在一旁,眉头紧锁。 她敏锐地察觉到,这件事背后,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悄然推动局势走向混乱。 她悄悄吩咐身边的侍女:“去查贵妃的膳食和汤药来源,尤其是御药房的进出记录。” 侍女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皇帝下令彻查此案,严令禁军封锁皇宫,所有出入人员一律审查。 整个皇宫陷入紧张气氛之中。 三日后,御药房总管被逮捕,供出曾在夜间私自更换贵妃的汤药,并称此举是受一位宫中贵人指使。 皇帝震怒,下令彻查这位“贵人”身份。 然而,就在审讯进行到关键时刻,那位总管却在狱中暴毙,死状诡异,口吐黑血,面容扭曲。 沈知念得知此事后,心中已有猜测。 果然,数日后,一名宫女逃出宫外,投奔沈知念府邸,带来一封密信。 信中内容震惊四座?? “幕后之人,乃太后亲信,宫中掌印女官苏嬷嬷。” 沈知念看完信后,神色冷然。 她终于明白了,太后并未亲自出手,而是借苏嬷嬷之手,操控全局。从御书房大火,到太子令牌伪造,再到贵妃中毒,皆是她精心布局的一部分。 她不动声色地将证据整理完毕,亲自呈递皇帝。 皇帝阅毕,久久无言。 最终,他缓缓开口:“母后……真的会做到这种地步吗?” 沈知念轻声道:“陛下,有些时候,亲情未必能挡住野心。太后若真想掌控朝政,便不会允许任何威胁存在。无论是太子,还是您,都可能成为她的牺牲品。” 皇帝闭上眼睛,良久才睁开,目光冰冷。 “传旨,即刻拘押苏嬷嬷,彻查此案。” 数日后,苏嬷嬷在审讯中招供,承认一切皆受太后指使,并供出太后与北狄使者私通的秘密书信。 皇帝震怒之下,亲自前往慈宁宫,质问太后。 太后面对质问,神色平静,却始终不肯认罪。 皇帝看着她,眼中满是失望与愤怒。 最终,他下令将太后软禁于慈宁宫,永不许参与朝政,并收回其凤印。 一场持续多月的阴谋,至此尘埃落定。 然而,沈知念却并未松懈。 她知道,这场棋局虽已接近尾声,但她与幕后黑手之间的较量,远未结束。 夜色深沉,她站在别院高楼上,俯瞰京城灯火,嘴角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棋局终了,换人之时已至。” 她低声喃喃,仿佛是在对某人宣告。 而在远方,一道身影静静注视着她,眼神幽深莫测。 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