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逸很快回复消息,他一个小时内安排好车和路线,无人机会在她郊区仓库附近停好。 叶苜苜起床洗漱,正吃饭时,就收到了罗领导和张领导两位领导的消息。 他们回到现代的第一时间,马不停蹄地就赶去,当初在楚国边境种植的两棵大树,以及埋下盒子地点。 他们直接飞过去的。 确定好位置,给叶苜苜打了视频电话。 很不巧的是,当初种植树木地方,是战家军驻扎军营的。 因为大树屹立千年不倒,附近修建了寺庙,有香火供奉。 只是寺庙历年历代坍塌重修,修了又塌,已经尽力过十几次翻新。 因为大树太出名了。 当地市政府出资,又进行一次重新修缮。 而他们赶到现场时,看见了当初种植的树木。 树木高百米长,树桩大得几乎十几个人才能围得过来。 两棵树,只剩下一个树顽强活着。 另外一棵树只剩下一个树墩了。 树墩尚未死,每年还从根部发出一些细嫩树枝出来,形成十几柱几米高,十几米高的树木,形成一片林。 这两棵树是罗领导和张领导种下的,种下树木时间不过两天,再回头看这两棵树,仿佛经历了沧海桑田…… 罗领导对着叶苜苜说:“你看,从这个角度看,两棵树是不是在一条直线的?” 叶苜苜瞧着确实。 只是当初他们种树的地方,是一个平地。 仿佛经历千年岁月洗礼,平地成为错落有致山坡,寺庙主殿层层台阶而上。 而两棵树就在半路上,遮天蔽日树荫下面,有凉亭和长椅,以供游客路过歇息。 罗领导就站在两棵树中间。 他脸上是带着笑的,因为找到了树,就说明古代和现代连通,不是什么平行世界。 而叶苜苜带他们去的,就是真正两千六百多年前的古代世界。 只是这一段历史没被记录下来。 或者说,因为天气恶略的原因,当时记事用竹简,没有把当时历史完整地流传下来。 即便野史记载的战承胤镇关战死,也是雪灾过后,后世文人听见传言才记录在野史上。 野史本身有些争议的。 张领导接过罗领导的手机,看得出他很高兴。 笑得红光满面,“哈哈哈,苜苜啊,如果这两棵树,当真是我们当年种下来的,那还挺顽强的。” “躲过了旱灾,躲过了大雪灾,躲过两千多年前的战火,我回来后查过历史啊,和你说啊,战承胤驻扎的那个地方,发生过几次大战,这两棵树没死……” “说明什么,说明你浇的水有用啊,哈哈哈!” “我刚才打电话给徐院士,他说里面有些物质无法分辨,也很难复制,你可要保护水源啊!” “待会儿,我和老罗用铲子,挖当初埋下的盒子,如果盒子完整挖出来,那么……” “我和你讲,以后蓝星就是华夏的!” “老子回古代,第一个灭了小日本!” 张领导很高兴,一边说一边哈哈大笑。 他很高兴能找到两棵树。 如果,把盒子挖出来! 那么…… 不止是部队,就连上面要重新部署,让华夏文明蔓延全球。 叶苜苜笑着说:“好好,我等你们的好消息,挖的时候开视频,让我见证一二!” “行,我们确定了方位,准备开挖!” 罗领导和张领导协同测绘人员,定好了地点。 很不巧,定的地点在一座凉亭旁边。 确定位置,罗领导和张领导一起开挖。 他们一铲子一铲子很慢,看得叶苜苜很着急。 好在寺庙在修缮,现场有挖机,吊车…… 罗领导的下属,叫来一个小挖机,一铲一铲慢慢往下挖掘。 大概三米深时,挖机真的挖出一个黑色大盒子的东西。 叶苜苜瞧见,稳了。 确定了! 是当初两位领导埋下去的盒子,只是年代久远,有些生锈褪色了。 也不知道是什么盒子,能埋在地下两千年不腐! 盒子挖出来后,用吊车盒子吊出来,放在平地上。 大家围着盒子,看见上面用剑刻上,罗某某,张某某,埋于楚国边境,战承胤大将军军营驻扎地! 而且写的是简体字。 罗领导看见这字,一拍大腿。 “稳了,是我刻的,哈哈哈哈,确实是我刻的!” “快,打开看看,里面东西对版不!” 罗领导马上打开第一层盒子。 张领导打开第二层。 打开第三层。 足足打开了五层盒子后,大家全部都好奇地为了过来。 兴师动众,又是挖机,又是吊车的,许多士兵都跑过来看。 结果里面是几个玻璃瓶。 一个瓶子里面写了一张纸条,“罗某某到此一游!” 张领导写上:“后世朋友们,你们好啊!这里是公元前xxx年,楚国和战国边境,战承胤大将军屯兵军营!” 大家一看这纸条,有点无语。 两位领导一大早就飞过来,还关闭寺庙,寺庙山下的路堵了,游客被劝回。 出动了测绘人员,还有考古人员,以及寺庙所有师傅,现场修缮的工人都被劝下山。 结果就挖出来这? 一位考古人员摸了摸最外一层瓷器的土坯,他嘀咕道:“这土,还有这瓷,确实不是现代的!” “怎么出的东西是现代啤酒瓶子,还有罗领导您到此一游呢?” “现在造假都这么高明了吗?” 罗领导和张领导听见,笑而不语。 他们看向镜头里的叶苜苜,“苜苜啊,这是好消息,我们来之前,和上面通过电话了!” “若是能够连通,就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咱们华夏的大事!” “我们会派遣更多的人员,帮助战承胤同志完成统一,还有就是雪灾一事不用担心!” “煤,碳,会帮你备好的!” “而且啊,你收购烂尾楼移到古代,有些牵强!” “咱们也不能保证,现代的烂尾楼,移到古代就能承重积雪?” “不过我觉得移到你的空间倒不错!” “以后有大事发生,现成的房子准备好,能住下更多的人,不是?” “况且,古代的老百姓也能住到里面避难,你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