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除了他这个庶出的儿子之外,上面两个嫡出的儿子幼年夭亡,只剩下两个女儿,他的结发夫人也是官家小姐出身,体弱性情温厚,擅长操持家事。</br>
他那个死去的二太太淑娟虽然脾气大,但对他的正妻很是敬重。当然他就是个户部记事,没什么大出息,每个月拿的那点俸禄还没有姨太太从亲家带回来的多。</br>
更不用说家里就只有姨太太一个庶子。</br>
他也从不指望幼子能有大出息。跟他一样入朝为官就足够,即便不成亲家那点生意就足够他衣食无忧了。</br>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的姨太太总是想方设法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借由他的安排,入朝为官。</br>
并且和他明说过,之前之所以亲家能给她那么多钱财,都是想把她儿子送入官场。</br>
以后子承父职,亲家的生意才能一劳永逸地安稳做下去。</br>
现在二夫人已故,虽然也没人唠叨他多带带自己儿子,但他的正妻却劝说他,家里能顶得住的就三少爷了。</br>
家中现下的生计靠亲家的生意。而亲家的生意必须在自家手中操持,才能为他们家所用。</br>
这……如何能两全其美。</br>
闫欣将他脸上的为难之色看在眼里,恰到好处地提了一句。</br>
“大小姐和二小姐已出嫁。她们虽然是侧室,但夫家都是扛得住事的人。让他们家出面,即便只是为了家中的生意也会保住三少爷的吧。”</br>
于记事却咬牙道:“不成。”</br>
闫欣眼底闪过了一点赞赏,却若有所思地看向于记事,问。</br>
“为何?”</br>
于记事吐了口气,抬起头道:“淑娟最大的愿望是三子能从政。这一趟要是让女婿家将他送去锦衣卫受罚,以三子傲气性子………日后他如何再有颜面在家中立足,我膝下就剩下这么一个儿子……”</br>
闫欣道:“你的两个女儿都在你的二房的帮助之下嫁入了官家。三少爷勤勉,因为庶出的身份性情坚韧较真,你不想三儿子沦落到低他们一等的下场而挫他的锐气。”</br>
于记事道:“淑娟虽然只是我的侧室,但她对我家中人当真是尽心尽力了。我也知道她其实有私心,希望她娘家的生意背后有靠山。可她的靠山只是我啊,我无法保证女婿家会在我儿子出事的时候,完全站在我家这头。”</br>
闫欣心道,这位也是个清醒人,只是还不到能看清真相的程度。原先她以为一个会记挂自己侧室的男人,对正室多少有些亏欠。</br>
但实际上,于记事对正室也是一视同仁。这个家主并没有所谓的嫡庶之分,倒是他的两个后院之人有了等级之分。</br>
于记事这会已经下定了决定道:“不如明日让他自己一个人去锦衣卫赔罪。这个年纪了,家里又是这样的情况,也该要学会自己走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