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拯救学渣

关灯
护眼
第305章 阻力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博源将厚厚的调查报告连夜整理完毕,晨光微露时,他带着这份凝聚着多日心血的材料走进了省教育厅副厅长的办公室。副厅长戴着金丝眼镜,一页页仔细翻阅着报告,眉头越皱越紧:“没想到情况这么复杂,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因素交织,解决起来可不容易啊。”</br>

博源点头,拿出一份建议方案:“厅长,我建议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推动学校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其次开展家长教育讲座,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最后联合网信部门,净化网络环境,减少不良内容对学生的侵蚀。”</br>

副厅长沉吟片刻:“想法很好,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你知道,增设心理教师编制意味着要增加财政支出,许多地方教育局肯定会以经费紧张为由推脱;组织家长培训,有些家长根本不配合,觉得是浪费时间;至于网络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协调,更是难上加难。”</br>

果不其然,当这份方案下发到各地教育局征求意见时,反对声此起彼伏。青阳市教育局局长在电话里直言不讳:“博处长,我们市财政本来就吃紧,现在还要增加心理教师编制?这不是难为人吗?不如把这些钱投到提升升学率的项目上,见效更快。”其他市区也纷纷以各种理由拖延,有的说要“从长计议”,有的表示“现有师资无法调配”。</br>

更棘手的是,一些学校领导对此也持消极态度。实验中学的校长在座谈会上抱怨:“现在学生课业负担重,哪有时间上什么心理健康课?而且就算开课了,学生不重视,家长也会觉得耽误学习,到时候压力还不是落到学校头上?”</br>

就在博源四处奔走协调时,网络上突然出现了一些质疑声。有人在教育论坛上发帖,指责省教育厅的方案是“纸上谈兵”,纯粹是为了政绩作秀。还有人故意歪曲事实,说“教育厅要强制家长参加培训,侵犯个人自由”。这些帖子迅速发酵,评论区里骂声一片,甚至有家长打电话到教育厅投诉。</br>

博源意识到,有人在故意搅局。他利用模拟反追踪融合矩阵,顺着网络线索追查,发现这些帖子背后都指向一家名为“育星教育”的培训机构。进一步调查得知,这家机构长期靠贩卖“升学秘籍”“状元课程”盈利,一旦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家长的关注点就会从单纯的成绩转向孩子的全面发展,这无疑会影响他们的生意。</br>

面对重重阻力,博源没有退缩。他决定用实际行动打破僵局。在副厅长的支持下,他选定青阳市第七中学和实验中学作为试点学校,亲自参与制定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他邀请高校心理学专家为教师们开展培训,还联系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定期到学校为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