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拯救学渣

关灯
护眼
第317章 启育(四)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文明礼仪互动区”里,工作人员扮演的“老师”正拿着作业本走过,六岁的小男孩壮壮看到后,立刻想起妈妈教的守则内容,主动站起来鞠躬问好:“老师好!”声音洪亮又真诚。“老师”笑着问他:“如果看到同学摔倒了怎么办呀?”壮壮歪着头想了想说:“要像守则里说的那样乐于助人,我会扶他起来,还要问他疼不疼。”这样的回答让在场的家长们纷纷点头称赞。</br>

检测考查不仅关注孩子的表现,也成为观察家长教育理念的窗口。当发现有孩子在模拟中出现争抢玩具、随意插话等情况时,检测老师会及时与家长沟通,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对于表现优秀的孩子,学校准备了印有《中小学生守则》卡通形象的笔记本、铅笔盒和故事绘本作为奖励;而对于理解掌握稍显不足的孩子,老师会详细记录他们的薄弱环节,在入学后安排专门的辅导时间。</br>

博源在巡查各地检测现场时,特别关注那些需要重点引导的孩子。在一所乡村幼儿园的报名点,他注意到一个叫小宇的男孩总是坐不住,在检测区里跑来跑去,还伸手去拿其他小朋友的奖品。通过与带班老师交流得知,小宇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家里对他比较溺爱,缺乏规则意识的培养。</br>

博源没有直接批评孩子,而是蹲下身与小宇平视,指着墙上的卡通贴纸问:“你看那个小熊在做什么呀?”小宇被可爱的贴纸吸引,小声回答:“他在坐好。”“对呀,”博源温柔地说,“小熊因为遵守纪律得到了小红花,如果你能像他一样在椅子上坐五分钟,老师也给你盖个星星印章好不好?”小宇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博源顺势拉着他的手走到座位旁,陪着他一起坐下。刚开始小宇还不时扭动身体,博源就轻声提醒:“再坚持一下,马上就有星星啦。”当五分钟过去,博源郑重地在他手背上盖了个星星印章,小宇开心地举着手向奶奶展示。入学后,博源特意嘱咐老师持续关注小宇,采用“代币奖励法”引导他遵守纪律——每坚持一节课不随意走动就获得一枚贴纸,集齐十枚可兑换一次故事分享机会。慢慢地,小宇在课堂上的专注时间越来越长,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br>

博源带领团队进一步完善了“启育”长效机制:在学校层面,要求班主任将规则教育融入班会课、课间管理和课外活动;在家庭层面,持续推送“家庭规则养成小技巧”等实用内容;在社会层面,协调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开设“规则体验区”,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深化理解。教育部门还开发了“启育成长档案”电子系统,记录每个孩子在规则遵守、品德养成等方面的进步轨迹,形成家校共育的完整数据链条。</br>

他坚信,通过“启育”计划的持续推进,这些孩子终将在规则的守护下茁壮成长,成为既懂规矩又有温度,既守底线又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未来成长为支撑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而这,正是“启育”二字最深沉的意义所在——启迪心智,培育未来。</br>

在成功开启“启育第一课”,让孩子们初步学规矩、懂规矩后,博源深知巩固启育成果至关重要。为了让规矩真正深入每个学生的日常言行,他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后续举措。</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