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历代名人大鉴

关灯
护眼
第47章 余承东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初入华为,余承东便全身心投入到第一代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开发工作中,在这个过程中,他展现出了卓越的技术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毅力。1997 年,对华为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余承东和他的团队成功推出华为的主力 G<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 产品,这一成果宛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打破了华为在 G<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 专利方面为零的尴尬局面,正式宣告华为踏入国内市场。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许久后终于找到了那扇通往光明的大门,华为由此踏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br>

紧接着,1998 年,余承东和他的团队马不停蹄,参与到 3G 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中。这一过程犹如攀登一座高耸入云且布满荆棘的山峰,困难重重。但他们凭借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不懈的努力,成为标准制定组织的重要成员和主要贡献者之一,帮助华为在 3G 专利领域占据了 5% 以上的份额。这一成就不仅让华为的产品开始大规模突破主流市场,更是在国际舞台上为华为打开了全新的局面。到 2006 年,华为凭借着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出色表现,取得了 50 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三,在通信行业站稳了脚跟。</br>

然而,余承东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绩,他的目光始终望向远方。当时,华为的下一个目标是超越行业巨头爱立信。余承东对技术有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执着,他脑海中萌生出一个大胆而极具创新性的想法:研发第四代基站。他计划采用与爱立信完全不同的架构,将 G<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UMT、SLT 等多种技术集成在一块板上。这个想法在当时犹如石破天惊,因为它不仅技术难度极高,而且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但余承东没有丝毫退缩,他带领团队全力以赴投入研发。终于,在 2008 年,他们成功研发出第四代基站。这款基站具有极大的优势,当时爱立信的基站需要插 12 块板,而华为的只需插 3 块。这一技术突破如同一场革命,彻底奠定了华为在无线通信领域的优势地位,让华为在与爱立信等竞争对手的较量中占据了上风。</br>

2012 年,由余承东于 1997 年组建小组进行开发、1998 年被批准预研立项的 WCDMA 产品荣获华为最佳 PDT(Product Development Team,产品开发团队)。该产品就像一台强劲的 “印钞机”,一年为华为贡献数十亿美元利润,成为当时华为最赚钱的产品。回顾这段历程,余承东在华为无线通信业务的发展中,宛如一位指挥若定的将军,带领团队一次次突破技术瓶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华为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br>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br>

喜欢中国历代名人大鉴请大家收藏:()中国历代名人大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