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流大宋

关灯
护眼
第513章 权臣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七月起,吕惠卿接诏,就任两浙路经略安抚使,兼知杭州,算得上是临危受命,指望能在他的手上行出力挽狂澜之举。</br>

非常之时,即使是一些平日里对他颇有不服的一些官场政敌,在此时的杭州,却也偃旗息鼓、不再乱蹿。因为在这样的节骨眼上,确实也是没有其他人能比前宰相更有威望压得住眼下杭州的局面了。</br>

新官上任三把火,吕惠卿烧得准确而果断:</br>

第一把火,吕惠卿要求彻查苏州应奉局擅自组建杭州水师一事,虽然此事的前因很清楚,也是得到了前帅守宇文昌龄的默许,但是整整十条战舰,首航巡察就全军覆没、同时还引来了敌军临城,其中不能不说有着种种疑点与不可解释之处。而据逃回后来赎回的禁军声称,当时江面一开始交战,应奉局主官朱勔就独自驾乘小船逃走。吕惠卿知道朱勔逃回了苏州老窝,也没指望能将其抓回,但还是签发了勒令其限期前杭州接受调查的公文再说。</br>

第二把火,吕惠卿宣布:鉴于两浙路面临着极大的海上安全威胁,所以需要将出海、海运、海贸及一切相关事务,尽数收归由安抚使司全面接管。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将原来的市舶司架空,却是直接把控住了两浙路的经济主脉。</br>

第三把火,吕惠卿更是直接派出自己的幕僚团队,其中就有他临时征召的李纲,全面接手与杭州城外江面上的靖海海盗间的谈判。并在正式接触了一次后,便就高调宣布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海盗们终于同意释放了目前已经没有大用的前帅守宇文昌龄。</br>

老帅守现在的作用的确不大,但是象征意义绝对强烈。他在回来之后,也算是心灰意冷、直接以病重为由,回乡退隐去了。</br>

此外,海盗们经过谈判后同意,将会在另外一些相关条件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很快就会从钱塘江上撤军。</br>

这三把火一放,吕惠卿在杭州城的威望迅速升起。更有许多市民在街头巷尾地议论,不愧是前宰相,光看这杀伐果断的精神气,就一定能够稳定两浙路的大局。</br>

实际上,今天的两浙路安抚使司,利用眼下的战时特别情况,不仅仅是巩固了对于全路的军权把控,同时更是收住了十分关键的经济权,控制住了大半两浙路的命脉。</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