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锐还告诉李纲,应奉局在苏州召集了自卫队近两千人,加上赵霖掌控的衙役、丁壮,已经把苏州把控得严严实实,李纲要想在这里调查什么,一是根本就没法自由行动,二是也找不到任何敢讲真话的人。</br>
李纲低头考虑了一下,再抬眼对蒋锐大声说道:“你这东西做得不错,我且向你再订上两挑子,明后天到点就都给我们送来。”</br>
众位禁军都听着满心欢心,都赞李议幕着实关心属下。</br>
李纲回头进了房间,没等他把门关上,后面却紧跟着闪进来一名禁军士兵。此人他倒是稍有点印象,平时不太开口,行动做事也都很积极。只是此时站进了房内后,倒也显现出了一丝不同常人的气质与神态。</br>
他先是随手关上门,才抱拳道:“两浙路按举刑狱司检法官陈淬,见过李议幕。”</br>
“啊!陈检法,陈,陈君锐?!”李纲连着吃了两惊。第一惊自然是陈淬眼下的身份,第二惊却是陈淬先前的身份,君锐便就是他的表字。</br>
这陈淬当年在延安府时毅然决定弃笔从戎,专门投奔了吕惠卿。那时李纲已离开延安府跟随了秦刚。只是陈淬在鄜延路参军之后,由于勇猛过人,再加上个人识文多谋,屡立战功,名声远扬,一直做到了鄜延路兵马都监一职。李纲听过他的名号,但是一直未得以当面相识,所以这次他混在随行禁军之中,也未被识出。</br>
吕惠卿在离开西北之后,多番给陈淬去信劝解:说他毕竟先前也是读书士人出身,又考取过贡士,就此完全投身武将实在可惜,希望他能够借着眼下的功绩,申请转为文官,他可以对其进行举荐。</br>
于是,在吕惠卿的帮助运作之下,陈淬终于能够通过转职考试,从正六品的四方馆使武职转为了从七品的承议郎,虽然官阶下降,但毕竟是更有前途的文官序列。</br>
陈淬转为文官之后,先去了河北路,在吕惠卿提举杭州洞宵宫时,正好也转到了两浙路提点刑狱司内任干办公事。而吕惠卿就任两浙帅守稳住了杭州的局面,向京城报捷时,其中也因陈淬组织役卒守城而请功,将其官阶提了一级到正七品的朝奉郎,差遣升为提刑司检法官。</br>
这次李纲前往苏州查处应奉司及朱勔事宜,吕惠卿估计此事会有点棘手,便特意让陈淬先隐瞒身份,与其同行,视接下来的情况再表露身份,为李纲此行助力。</br>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br>
喜欢风流大宋请大家收藏:()风流大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