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与苏晨加深友谊第12页 “主公,曹军倾巢出动,趁夜色突袭我军,各营已乱,曹军正向此地逼近。” 传令兵跪伏在地,哀声哭诉。 袁绍怒极攻心,一口鲜血喷出,神色萎靡。 但那冰冷的目光,始终未曾离开下方的郭图。 郭图如坠冰窟,艰难抬头,脸色惨白道:“主公,快走!” 曹操全力攻打袁绍的官渡大营,瞬间将其化为废墟。 袁绍麾下两万士卒,多死于践踏,余者皆弃械投降。 若非亲卫舍命相护,袁绍亦难逃此劫。 然而,袁绍虽侥幸脱身,待局势稍安,清点兵马时,仅剩八百骑相随。 袁绍卧于马车之内,忆往昔四十万大军之盛,观眼前败局,气愤之下,当场晕厥。 沮授留守后方,审配、逢纪、郭图则伴袁绍左右,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袁绍一旦仙逝,四州之地将成无主之地。 袁家三子,谁先行动,谁便能主宰四州。 袁绍之境遇,着实令人叹息,人尚未去,臣子已思继承人。 反观曹操,此刻神采飞扬,指挥张辽、徐晃、夏侯惇、曹仁等将分兵攻打袁绍各处营地。 袁军闻风而逃,曹操大获全胜。 自此,袁绍四十万大军近乎全军覆没,仅数万逃回冀州,余众皆被曹操俘获或编入麾下。 转瞬之间,曹操兵力增至十八万余。 战后,多余的俘虏被送往许昌,用作劳动力。 曹操骑于马上,壮志凌云。 他深知,此役获胜,多亏苏晨的离间之计。 “返程。” 曹操一挥手,轻骑部队返回官渡。 在辎重营,苏晨正漱口,赵阳兴高采烈地叙述近日战斗,言语间充满活力。 尽管赵阳名义上仍是辎重营主管,苏晨只是他手下的一名运粮官,但自苏晨救他一命后,赵阳满心感激。 更令赵阳毕恭毕敬,视苏晨如父的,是曹操的一道军令。 这道军令规定,苏晨在辎重营的任何需求,赵阳都须无条件满足。 由此,赵阳不敢有丝毫怠慢。 他每日必来探望,辎重营中的好物总是第一时间送到苏晨面前。 甚至,他私下所得的好处,也通过各种方式献给了苏晨。 就连苏晨用的牙刷,也是赵阳按他的要求,请后勤工匠精心制作的。 此时,见苏晨漱口完毕,赵阳忙端来装满热水的木盆。 “苏先生,这场仗打完了,我们是不是就能回许昌了?” 赵阳满怀憧憬地问。 “恐怕还得延迟。” 苏晨微微摇头。 据赵阳的消息,官渡之战已近尾声。 然而,袁绍虽受重创,但根基未动,与曹操实力相当。 真正让曹操胜券在握的,是袁绍的猝死和袁家三子的夺权之争。 还需数月时间。 谁料,袁绍回冀州第三天便在家中暴毙,其子非但未团结,反而争斗不断。 短短数日,北方四州陷入动荡。 与此同时,曹操在官渡前线召开了战后首次军事会议。 除留守后方的荀彧、荀攸、郭嘉、曹洪等人,其余将领和谋士均已赶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第7章与苏晨加深友谊第22页 中军大帐,文武群英荟萃。 曹操环视,总觉得少了苏甯宇的身影。 他心中暗想,若有苏晨相助,必将如虎添翼。 但世事难料,强求不得。 曹操收回心思,对众人道:“袁绍已逝,青幽并冀四州动荡,诸位以为,我们是否应乘胜追击?若出兵,又当如何行动?” 武将们主张立即出击,以战功为念。 谋士们则沉吟思考,权衡得失。 曹操望向谋士群,许攸微笑,知其时机已到。 “主公,此战必行,且宜早不宜迟。袁家诸子无能,不足为虑。我们应趁其内乱,速取冀州。” “冀州一得,其余三州自不足为患。” “我手中有四州地图,主公按图索骥,半月之内,冀州可定。” 曹操点头,进攻冀州正当其时,加之许攸地图,胜算大增。 然而,曹操亦非鲁莽之人,又看向程昱等人。 程昱摇头,提议:“主公,容我再观察几日。” 许攸疑惑,程昱素以智谋著称,怎会轻易放弃战功? 曹操亦心生犹豫。 进攻与否,结果无异,唯代价不同。 “既如此,你们再议,三日后定夺。” 曹操挥手,众人散去,他与许褚悄然前往辎重营。 二人急行,恰遇程昱赶来。 程昱欲向曹操陈情并议后续,他不仅是谋士,亦擅内务。 粮草调度、琐碎事务,皆由他掌管。 “主公为何行色匆匆?” “看他方向,定是前往辎重营。” 程昱站在原地,满脸疑惑。 苏晨得知袁绍已逝,便不再理会战事,每日逍遥自在。 此刻正午,苏晨将椅移至室外,悠然躺着享受日光浴,旁边摆放着瓜果、点心和美酒,生活惬意无比。 曹操携许褚来访,见此情景,不禁微笑。 苏晨真是会享受,连他都快要被比下去了。 但曹操并未生气,只是嘴角上扬道:“甯宇真是懂得享乐。” 苏晨闻声醒来,见有客至,连忙起身伸懒腰问道:“曹公何时到的?” “刚到不久。”曹操笑道。 “曹公请坐,这里阳光正好。”苏晨指着对面的小凳。 曹操毫不客气地坐下,许褚则如铜墙铁壁般立于曹操身后,目光却落在桌上的烈酒上,眼中闪烁着渴望。 苏晨见状笑道:“许将军若喜欢这酒,便送给将军了。” 许褚未等曹操示意,便急切地拿起酒壶,拔掉塞子,仰头豪饮,满足地笑道:“多谢苏先生。” “先生莫怪,仲康嗜酒,是个粗人。”曹操瞪了许褚一眼,转而对苏晨说。 “无妨。”苏晨摇头微笑。 “曹公此来,可是有要事?”苏晨问。 曹操闻言苦笑。 自结识苏晨以来,他每次来访似乎都是为了商讨事务。 他心中暗想,待北方战事平息,定要与苏晨加深友谊。 毕竟,他的几个女儿正值妙龄。 若得此佳婿,实为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