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烽火淞沪

关灯
护眼
第290章 枪店的收获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1946 年 7 月 12 日,阳光明媚,微风拂面。</br>

陈哲站在布法罗港的码头上,心情格外激动。</br>

他的船队即将启航,目的地是纽约港,那里有他的家人在等待着他。</br>

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声,船队缓缓驶离港口,经过数小时的航行,船队终于抵达了纽约港。</br>

陈哲站在船头,远远地就看到了码头上等待的家人,他的心中充满了喜悦。</br>

上岸后,陈哲决定给给他干了快两个月的 150 名海军士兵和美籍船员提前发放 1 个月的工资,再放半天假,让他们有时间去岸上逛逛。</br>

陈哲告诉他们可以买点私货带回国内,也许还能发点小财。</br>

士兵们和他招募的美籍船员听到这个消息,都欢呼雀跃起来,纷纷感谢陈哲的慷慨。</br>

安排好船员们的假期后,陈哲带着家人去了一趟纽约港附近最大的枪店。</br>

美国的枪文化历史悠久,这里的枪店规模宏大,各种枪支琳琅满目。</br>

在使馆工作人员和律师的陪同下,他们的枪支购买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br>

陈哲和他的家人们刚刚下车,还没走进枪店,就远远地看到了停在枪店门口的 4 辆德国 3 号坦克。</br>

这些坦克看上去虽然有些陈旧,但依然透露出一种战争的气息。</br>

当他们走进枪店时,陈哲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br>

上千平方的大厅里,密密麻麻地堆放着各种枪支和弹药,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军火库。</br>

他心里暗自琢磨:“怪不得美军物资清单上的枪支数量那么少,原来都跑到这些枪店里来了。”</br>

陈哲在枪店里慢慢走着,仔细地挑选着适合家人的自卫手枪。</br>

美国的枪店果然名不虚传,各种品牌、型号的手枪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br>

不仅有美国本土的知名品牌,甚至二战各国使用的制式枪械都能在这里找到。</br>

陈哲不禁感叹:“这里的选择真是太丰富了!”</br>

他拿起一把手枪,仔细端详着,感受着它的重量和握把的舒适度。</br>

这枪店老板走了过来,热情地向他介绍着各种枪支的特点和优势,他看到陈哲一直留意着德国枪械区域。</br>

枪店的老板看到陈哲他们一群人,便知道来了大生意。他赶忙跑过来,并热情的介绍起来。</br>

老板告诉陈哲,这些德国武器大多是那些从欧洲回来的美国大兵带回来出售给枪店的。</br>

战争结束,很多士兵都带回了一些战场上缴获的武器,然后转手卖给了枪店。</br>

陈哲听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br>

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但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却依然存在。</br>

这些被带回美国的德国武器,见证了那段充满硝烟和战火的历史。</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