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过去了,外朝对新政的非议之声也小了许多,只因为,自上次朝会过后,崇祯就没有对外再提起新政之事,这无疑是让许多官员松了一口气。</br>
有命官说,陛下也是怕动摇了大明的根基,因此不敢再染指新政。</br>
也有命官认为,陛下这是恪守祖制,是一代明君,乱改祖制非明君也。</br>
就在勇卫营的两万南征大军回到京师的第十天的傍晚。</br>
崇祯皇帝宴请女婿一起吃了个饭。</br>
这顿饭可不简单,周皇后亲自下厨炒了几个小菜,太子朱慈郎也在。</br>
“今日是家宴,也是朕为义明出征前夕的饯行宴。”</br>
黄义明<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只坐了一半,能和皇帝坐在一块吃饭,在封建王朝这是无上荣光,也从侧面反映出,崇祯对女婿的即将南下,是抱着多大的期望。</br>
宴席上,朱慈郎就静静地听着父皇和妹夫的交谈,不插话,主打一个认真听、认真学习。</br>
而王承恩就站在一旁,伺候皇帝。</br>
“义明,勇卫营的军队花名册朕已经看过了,目前在册官兵有正兵四万人,辅兵六万人。</br>
按照你的方案,仅留下两万人驻守在京再安排两万人负责在北方推行,剩下的六万人你率领南下,这种安排,内阁大臣们只怕不能安心啊。”</br>
“陛下,京师有三大营,也有四万人,加上留守的两万人,就有六万人,况且臣留下的有一万骑兵、一万火器兵,守城火器兵足以,骑兵守城本就无用,留下也只是为了安抚人心罢了。”</br>
黄义明充分地阐述了自己的意思,况且朝廷在九边也已重新做出调整,京畿附近也有驻军,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是留下的勇卫营太多,那十面网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br>
良久之后,崇祯终于点头:“义明,江南就交给你了,这个担子可不轻啊。”顿了顿,瞟了一眼静听中的太子,接着开口,“朕深知,成功与失败,皆在一念之间,朕只有一件事要托付你!”</br>
黄义明一看老丈人这严肃的语气,赶忙站了起来:“臣恭听陛下教诲。”</br>
“帮朕把太子照料好,一旦变法失败,又或是北方出现变故,你手中有数万精兵,一定要护好太子,辅他登基,谁若敢阻拦,不论何人,着你杀无赦,将来或是做个江南半壁的安逸皇帝,或是北伐,朕都允!”</br>
崇祯还是将埋藏在心里的话给说了出来,这是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不成功便成仁。</br>
北方有变,这话里埋藏着更多的意味——皇兄天启怎么死的,正德怎么死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太多了,也可指关外的辽东。总之一句话,若是朕死,你要保护好太子。</br>
黄义明被深深地震到了,反应过来后,赶忙跪下抱拳道:“臣、臣、臣敬遵陛下圣意。”</br>
朱慈郎更是有些六神无主,赶忙跪下,砰砰叩头:“父皇、父皇,儿臣、儿臣!”</br>
正端着新出锅的菜来到屋内的周皇后,看见这一幕,心脏也扑通跳了一下,手中的盘子脱手,摔了个粉碎。她不知皇儿和女婿这是怎么了,反应过来后,赶忙也跪下:“陛下、陛下您!”</br>
家宴的气氛一下子就掉入了冰点,很是凝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