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凌在明末

关灯
护眼
第454章 征服莫卧尔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由盛转衰:奥朗则布(Aurangzeb, 1658-1707年在位)的漫长统治是帝国的转折点。他是一位虔诚且极端的逊尼派穆斯林,推翻了其父沙贾汗,通过残酷内战上位。奥朗则布致力于将帝国彻底伊斯兰化,废除了阿克巴的宗教宽容政策,恢复征收针对非穆斯林的吉兹亚税(Jizya),拆毁印度教神庙,激起了锡克教徒、马拉塔人(Marathas)和拉杰普特人的强烈反抗。他穷兵黩武,几乎一生都在南征北战(尤其与马拉塔领袖希瓦吉 Shivaji 的战争耗尽了国力),虽然将帝国版图扩张到最大(几乎覆盖整个印度半岛),但过度的军事扩张、严苛的宗教政策、腐败的官僚体系和沉重的赋税,严重透支了帝国的财富和民心,埋下了分裂的种子。</br>

*光武时代的莫卧尔(1684年):此时的皇帝是<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穆阿扎姆<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Bahadur Shah I,也称 Shah Alam I),奥朗则布之子。他于1707年奥朗则布死后,经过激烈的皇位争夺战才登基。此时的帝国,已是风雨飘摇:</br>

* <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中央权威瓦解<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地方总督(苏巴达尔 Subahdar)权力膨胀,拥兵自重,对德里的命令阳奉阴违。马拉塔联盟在印度中部和西部强势崛起,不断蚕食帝国领土。</br>

* <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财政崩溃<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连年战争和宫廷奢靡消耗殆尽国库,货币贬值,税收困难。</br>

* <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社会动荡<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宗教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和地方叛乱此起彼伏。</br>

* <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皇帝昏聩<a href="https://www.qidianxin.com">新笔趣阁</a>:穆阿扎姆本人并非雄才大略之主。他年事已高(登基时已63岁),缺乏其祖父沙贾汗的雄心和其父奥朗则布的狠辣(但也没有其父的宗教狂热),更热衷于宫廷享乐、吟诗作对和宗教仪式,对治理庞大的、危机四伏的帝国显得力不从心。他试图调和矛盾,但收效甚微。帝国的军队虽然名义上庞大,但装备陈旧(以冷兵器、火绳枪和老式火炮为主),训练废弛,士气低落,各派系之间矛盾重重。首都德里,这座曾经辉煌的“沙贾汗纳巴德”,虽然红堡(Red Fort)和贾玛清真寺(Jama Masjid)依然壮丽,但城市管理混乱,贫富差距触目惊心,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末世将至的颓靡气息。</br>

这就是光武帝王锦繁剑锋所指的对手——一个庞大、富庶,但内部早已千疮百孔、外强中干的衰老帝国。</br>

雷霆一击:从孟买到德里</br>

光武六年深秋,大明远征舰队主力抵达孟买外海。孟买此时尚是葡萄牙人占据的七个小岛(1661年作为凯瑟琳公主嫁妆的一部分赠与英国,但此时历史线已变,仍为葡萄牙据点)。葡萄牙总督惊恐万分,但明军并未在此登陆,庞大的舰队只是短暂停留进行补给,巨大的舰影给葡萄牙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震慑。</b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