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买粮第12页 “嗯?”孟太守挑起眉头,面露疑惑,“杨越?” “正是。莫非太守大人知道此人?”刘太守点头。 孟太守冷哼几声,撇了撇嘴,眼中露出一丝冷意。 “此人我当然知道! 他本是一个普通百姓,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杀了一个鞑子百夫长,因功获赏,得封上士,又得了一个伍长的官儿。 后来又跟虞家的那位大小姐勾勾搭搭,把徐县令给抓走了,自己做了代理县令。 这人也是个能折腾的!” 孟太守话里话外,都是对杨越的不满。 不仅是杨越出身低微,也是因为他派人去找杨越的时候,那个使者受了冷遇,回来后说了杨越不少坏话。 提到徐县令时,更是咬牙切齿,很生气的样子。 听到孟太守这么说,刘县令半晌没说话,心里不住盘算,总觉得这里面有误会。 按着孟太守的说法,杨越没什么本事,最多也就是会溜须拍马。 若是这样,那群土匪为何那么怕他? 这是说不通的。 不过他没敢开口反驳。 孟太守虽然很和蔼,还说什么兄弟相称之类的话,但刘县令才不信呢。 不过,他那个女儿倒是很不高兴,站起身来。 “太守大人此言差矣,我看那杨越绝对不简单,那……” 刘爰本想侃侃而谈,长篇大论,却被自家父亲打断:“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给我退下!” 这时候,孟太守倒是站出来打圆场。 呵呵笑道:“哈哈,多年不见,令爱居然都长这么大了。只是你说那个杨越不简单,可有什么凭据啊?” 这下刘爰说不出来了,她哪里知道杨越哪里厉害? 孟太守见状,得意一笑,抚摸着胡子,摇头晃脑。 “哎,你们这些年轻人,就是不懂眼见为实的道理! 那杨越若是真有本事,早就参军立功了,何必等到现在? 我看他就是个小白脸罢了,不知道用什么手段,抱上了虞家大小姐的大腿,才混出个名堂。” 说到这里,孟太守的语气反而有些不对劲,略微发酸,好像在羡慕嫉妒一样。 片刻后,他自己也察觉异常,轻轻咳嗽几声,把这事情遮过去。 “罢了,本官已经派人传令,不久后那杨越应该也会赶来府城,到时候见了他,一切自然就会有分晓。” 刘爰听到这些也只能点头,心里却觉得不对。 她一直觉得杨越应该就在商队之中。 “只是他到底是谁?难道是父亲说过的,那个站在黄文轩身后的人? 如果是这样,孟太守那话倒也不算太错,他长得确实……” 刘爱的脸忽然有些发红,把头埋低。 不过也无人注意到这点。 另一边,杨越等人进城后也没有乱走。 黄文轩对玉关很熟悉,带他们来到一处客栈。 熟门熟路地住下。 第二天一早,又赶上马车,带着杨越来到集市,走到边上一条小路。 这条路上全是粮店,刚一进去就能闻到淡淡的粮食香气。 还能看到不少磨坊,坐落在粮店之中。 一些光着上半身的人在来来回回干活,丝毫不怕寒冷,甚至还热的出汗。 一行人停在粮店前。店里的伙计显然认得黄文轩,脸上堆满熟络的笑,一边将他往里让,一边脚下生风地奔去后头寻老板。 不多时,粮店老板踱了出来。此人四十开外,面相精干。瞧见黄文轩,眉头几不可察地一皱,目光飞快扫过门外车马,开口便问: “黄老弟,这趟是来买粮,还是卖粮?” 黄文轩忙拱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第八十二章买粮第22页 “自然是买粮!开春在即,谁家肯在这时节卖粮?” 粮店老板闻言脸色一沉,袖着手摇头: “若是买粮,那就请回吧! 不瞒老弟,眼下城里各家粮行,都是只收不卖。卖粮的,我们扫榻相迎。 买粮的?恕不奉陪了。” 杨越心头冷笑,果然是这样。 府城这帮奸商,囤积居奇已是明目张胆。 孟太守竟也听之任之,着实可恨。 黄文轩脸色顿时难看至极。 路上杨越就提醒过他,买粮的事情没那么简单,他当时拍着胸脯担保,凭他府城多年经营的老关系,此事十拿九稳。 如今被当面顶回,脸上实在挂不住。 他涨红了脸,几步冲出店门,一掌拍在装银箱上,声音都带了颤: “真金白银抬到门口了!凭什么不卖?你我多少年的交情,这点薄面都不肯给?!” 粮店老板嘴角撇出一丝毫不掩饰的嘲讽,眼皮都懒得抬。 交情?区区县里一个破落户,也配跟他论交情? 往年不过是瞧他顺眼,给几分薄面罢了。 如今边地眼看就要大乱,这粮食捂在手里,日后指不定翻出几倍的价码! 你居然还蹬鼻子上脸? 米店老板看也不看他一眼,扭头就往店里面走,路过伙计的时候,轻飘飘扔出一句:“把他们给我赶出去。” 伙计听后不敢怠慢,急忙拍手,一队护卫冲了出来,身材魁梧,面向凶悍,手上张着老茧,一看就是从军中退下来的。 他们直接堵住粮店门口,冷冷看着黄文轩。 黄文轩见状气的跺脚,又要往里面闯,却被他们拦住。 这时候杨越出手,拉住黄文轩,冲他摇头。 杨越的伪装身份,是黄文轩的弟弟,便说道:“三哥,这家粮店不做咱们买卖,那换一家就行了。” 黄文轩面红耳赤,却不敢跟杨越翻脸,只能点头。 “也是!走,咱们另找一家粮店!我就不信了,有银子还花不出去?” 他带人赶着马车离去。 粮店老板反倒踱了出来,瞅着那远去的车影,从鼻孔里哼出一声冷笑:“黄家这蠢货,眼窝子浅也就罢了,连脑仁都是糠做的! 我好心递话儿,告诉城里压根儿没粮可卖,他倒当我是放屁? 呵!” 边上的护卫们赶忙附和:“东家说的是!” “可不就是蠢么!” 老板抱着胳膊杵在原地,眼珠子却像生了钩子,死死钉在马车那些箱子上。 半晌,他忽然开口: “你们几个眼力好,给估摸估摸,姓黄的这趟,拢共带了多少银子过来?” 护卫们面面相觑,心里头直打鼓,不清楚老板的意思,嘴上胡乱猜着: “怎么也得……几千两吧?” 旁边一个精瘦的伙计眼皮一耷拉,手指头在袖子里头掐算几下,闷声道: “三十辆大车,按一车装三十石算,那就是一千石。 照着往年的粮价……”他伸出两根手指,“少说,这个数!” 两根手指,那就是两千两。 其实,杨越他们实打实带了三千两,防的就是粮价飞涨。 这伙计说的没那么准,倒也相差不多。 粮店老板喉结猛地一滚,舌头舔了舔发干的嘴唇: “三千两啊……够买多少人的命了!落在这种蠢货手里真是浪费!” 护卫们被他话里那股子血腥气激得一哆嗦,脖子都缩了半截,有人壮着胆子,声音直发颤: “东家,这、这里可是府城啊,不是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