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来,他们跋山涉水,足迹遍布万盛周边的南川、綦江、桐梓,甚至更远的邻省区域。</br>
肖承功深知,没有新的产业支柱,万盛难言真正复兴。</br>
他手里握着1.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0多亿)的庞大发展资金,羡煞旁人,省城那些公子小姐眼红得发烫,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他谨慎地按在专用账户里,纹丝未动。</br>
他在等一个答案,一个足以支撑万盛未来的答案。</br>
朴素的区办公楼会议室 , 1993年12月22日。</br>
会议室窗户擦得透亮,却难掩陈设的简朴。</br>
长条会议桌旁,区委书记老刘、区长肖承功以及几位核心班子成员正襟危坐。</br>
空气中弥漫着期待与一丝凝重。肖承功前一天特意电话召回了所有在外公干的班子成员,语气不容置疑:“有份重要调研报告,关乎万盛根本,务必回来一起听。”</br>
门被推开,矿业大学勘探研究团队的领队,头发花白的孙教授带着几位风尘仆仆的助手走了进来。</br>
肖承功立刻起身,热情地迎上去握手:“孙教授,各位专家,辛苦了!一路奔波,快请坐!”他亲自给专家们倒上热茶。</br>
“肖区长客气了,职责所在。”孙教授声音洪亮,带着学者的严谨。</br>
他展开厚厚一沓报告,投影仪的光束打在幕布上,复杂的图表和地质剖面图呈现出来。</br>
“肖区长,刘书记,各位领导,”孙教授推了推眼镜,指向图表核心区域,“经过我们团队近半年的详细勘探和综合研判,结论很明确:万盛本地的优质煤炭和铁矿资源,确已进入枯竭期,开采价值极低,强行续命得不偿失。”</br>
主管工业的副区长王强眉头紧锁:“孙教授,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吗?哪怕是小规模……”</br>
孙教授果断摇头:“王区长,不是规模问题,是‘质’和‘量’都跟不上了。南桐剩下的煤,热值低、含硫高;铁矿更是贫矿中的贫矿,选矿成本远超其价值,封矿是明智之举。”</br>
会议室的气氛更沉了一分。肖承功面色平静,只是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示意孙教授继续。</br>
“但是!”孙教授话锋一转,激光笔指向周边区域的地图,“重点在于‘周边’!我们扩大了勘探半径。綦江、南川方向,发现了相当储量的中低热值煤,虽然品质不如鼎盛时期的南桐煤,但储量可观,完全具备规模化开发的基础!更重要的是,”</br>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br>
喜欢四合院局外人请大家收藏:()四合院局外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